楠木軒

畫餅還是真有料?只憑一款混動SUV,理想靠什麼撐起了千億市值?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財經

儘管剛上市這幾天的股票表現不錯,但這並不意味着理想就此可以放鬆,同時投資者也應該慎防追高,畢竟之前蔚來也曾在上市後的幾天內股價暴漲,最高一度達到13.8美元/股,但隨後很快迎來了暴跌,蔚來最低時不足2美元/股,直到現在快兩年過去才重新回到10美元/股以上,顯然理想的股市歷練才剛剛開始。

◆ 基本面還不錯

理想作為繼蔚來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兩者難免要被相提並論,同時由於今年受疫情衝擊,造車新勢力出現了大洗牌,像博郡、賽麟、前途、天際等企業紛紛傳出資金鍊問題,反之理想卻能在這個節點完成上市,可見市場對其還是持以比較認可的態度。

由於是新創企業,因此資金運用很大程度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推手,根據理想的招股書顯示,理想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一季度及二季度、虧損額分別為15.32億元、24.38億元、7700萬元、7520萬元、累計虧損超4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過去兩年理想年均虧損不到20億元的表現對比蔚來還是相當可觀,其中後者去年的淨虧損高達112.957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還多了17.2%。之所以兩者有着如此差距,主要得益於理想更注重成本管控,其中最直觀的體會就是理想沒有大筆投入品牌建設,不像蔚來在繁華中心開設NIO House、耗巨資辦發佈會、組建電動方程式車隊等大動作,而是選擇將50%的資金用於研發,30%用於自建工廠,剩下20%用於人員及銷售,以此來提高資金效率。

在此基礎上,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不久前還發文表示他對於成本和效率的要求幾乎變態,他透露理想有着超過3200人的團隊,但只有2個副總裁,高級總監人數寥寥無幾,同時出差必須坐經濟艙且住經濟型酒店,還要求兩個同性人員一起住,由此可見理想嚴格的成本管理,此舉也使其在過去5年融資20億美元的背景下,當下賬面現金還能超過10億美元,由此討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當然,除了高效的資金運用以外,理想能夠打動資本市場的還包括了出色的市場表現,從去年12月開始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的季度交付量呈快速上升趨勢,其中二季度交付6604輛,對比一季度數據激增128%,至今累計交付量已突破了1萬輛。

得益於交付量的提升,理想的毛利率也從一季度的8%提升到了二季度的13.3%,這般快速取得正向毛利率的速度在造車新勢力裏具有明顯優勢,反之蔚來則還是“賣一輛虧一輛”,也難怪資本市場對於理想汽車持以足夠的信心。

但需要留意的是,理想ONE在開始交付的這半年裏故障事件頻發,像自燃、剎車失靈、排放/駐車/ESP車身穩定系統等故障誤報,以及因為車輛交付時未關閉物流模式而導致無法提速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理想團隊的不成熟,後續如果再出現類似事件或將對其股價造成不小的衝擊。

◆ 後續故事不好説了

資本市場是個需要講故事的地方,故事越宏偉越能帶來出眾的市值,像年銷量不到40萬輛、但市值卻超過2700億美元的特斯拉就是最佳例子。之所以市場高度看好特斯拉,除了因為在中國地區實現國產化、銷量穩步提升等因素,還離不開特斯拉選擇的純電動汽車路線,同時大家也都明白,未來必然是電動車的天下,正是這樣的藍圖賦予了特斯拉不一樣的估值方法。

反觀理想則從務實的資本效率角度出發,認為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時機還不成熟,於是選擇了更實用的增程式混動路線,無論成本造價還是車輛續航能力都有不錯的優勢,但這樣的混動路線天生就缺乏了進一步打動市場的魅力,顯然理想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所在。

事實上早在2018年理想ONE發佈之前,李想曾表示第一款產品使用增程式混動只是為了過渡,下一步將重點開發超級充電技術,但在本次理想IPO的招股書裏,超級充電技術並沒有被提起,反而在風險提示中寫到了,“若純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和續航里程取得革命性進步,將對增程式混動汽車構成威脅”,這不禁讓大家猜測理想在研發新技術方面可能遇到了阻礙。

此外據消息透露,理想汽車計劃在2022年推出下一代增程式混動SUV,新車長度5.2米,配備1.5T四缸增程器及50kW·h容量的電池,此舉也進一步説明了理想在可預見的時間裏將不會推出純電動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一代增程式混動SUV推出之前,官方將只有理想ONE一款車型可供銷售,該車能否在未來兩年內持續交出優秀的市場表現,以撐起當下理想汽車超百億美元的高估市值,卻還是讓人感到擔憂。

除了驅動技術的路線選擇以外,能撐起市值藍圖的還要寄望於自動駕駛能力,李想就此曾表示,“當下拼命地造車、賣車,就是希望在2025年能夠獲得一張自動駕駛賽道的入場券,並且到2035年時,讓理想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

根據官方規劃,理想將在2021~2022年實現L3級別自動輔助導航駕駛;2023年全新車型將標配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2024年則通過OTA方式將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普及到旗下車型,另外在理想上市的敲鐘儀式上,李想還表示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工作提前到今年開始。

正因為理想在自動駕駛方面有着足夠野心,因此部分投資人也對其充滿了信心,其中美團創始人王興就説到,“那些認為李想只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級別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當然,王興這番話難免有王婆賣瓜的嫌疑,不必盡信。

事實上,各大車企對於自動駕駛都有着相當大的野心,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反之理想作為初創企業,是否有能力持續大筆投入研發資金到自動駕駛領域,能否在產品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取得足夠的數據積累,以及實際應用情況會否像特斯拉那樣屢次出現事故等等,這些都對未來理想在股票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顯然與其依靠規劃藍圖、講故事來推高公司市值,倒不如像蔚來一樣,繼續找到金主靠山才是不二之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