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胡海清(右三)在隴南市佛崖鄉灣兒村調解案件。 (資料圖片)
□法治中國行·法官故事
人物檔案
胡海清,漢族,1972年8月出生,法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人民法院安化法庭庭長。曾被評為甘肅省基層法庭先進個人、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
□ 法制網記者 劉子陽
“公平、公正與正義是我永久的追求,道德與良知是我判決的底線。”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人民法院安化法庭庭長鬍海清明白,選擇做一名基層法官,就意味着清貧與寂寞。
在安化法庭工作的7年,胡海清紮根基層、心繫百姓、恪盡職守。40多面錦旗傾注着他對審判工作付出的心血,詮釋着一名法律工作者對法律的忠誠,也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錦旗背後故事感人
安化法庭的牆上掛着很多面錦旗,每張錦旗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5年3月,胡海清在隆興鄉送達材料時,黃坪鄉一位精神失常婦女來安化法庭要求將其丈夫“繩之以法”,並聲稱如不能解決問題將在法庭喝農藥自行了斷。
法警勸解兩個多小時都沒有效果。胡海清回到法庭後,首先為其買了方便麪,當晚全庭同志對其做思想疏導工作,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胡海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經過6個多小時耐心細緻的的勸導,凌晨4點該婦女情緒緩和。第二天,胡海清還是不放心,找到其丈夫、孩子以親情感化,並讓其丈夫給該婦女2000元生活費。
胡海清的親和力,使其在辦案過程中更容易得到當事人的信賴,他參與審理的案件無一上訴、上訪、纏訴,年平均調解率保持在92%以上。
2013年2月,安化的冰雪尚未融化,空氣中寒意濃濃。一位白髮蒼蒼身着單薄衣裳的老太太,領着兩個孩子來到安化法庭。胡海清還未來得及詢問,老太太就跪在他面前哭訴:因家庭矛盾,兒子失手致老伴死亡,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
“兒媳留下兩個孩子離家出走了,我怎麼撫養啊?是法院給我兒子判了刑,就讓法院來管我的兩個孫子吧。”老人越説情緒越激動。
胡海清為老人沏了一杯熱茶,耐心聽完她的講述,從法律、倫理、道德等方面講解,老人終於明白自己的錯誤做法。胡海清自己拿出200元錢給老人,讓給兩個孩子買衣服,而後將老人的情況與鄉政府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溝通。經多方協調,鄉政府給老人和兩個孩子解決了低保,臨走時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警車就是流動法庭
胡海清説,每當看到打離婚的夫妻重歸與好、原被告握手言和、白髮蒼蒼的老人得到兒女的贍養、農民工拿到被拖欠的工資,總感到有種輕鬆感和成就感。
安化法庭轄區有8個鄉鎮、158個行政村,人口14萬多,與宕昌、成縣、西和、禮縣相鄰,最遠的行政村距法庭150多公里。
胡海清告訴記者,方便麪和礦泉水是法官出行的必備品。很多當事人地處偏遠山區,甚至有的地方至今不能通車,要步行十幾公里才能找到當事人。安化法庭僅有一輛五菱微型麪包警車,已行駛12萬多公里,車況極差,每次下鄉前必須檢修,即使這樣,五菱微面還是經常在下鄉途中“撂挑子”。
馬營鄉、龍壩鄉路途遙遠,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些村落終年積雪不化。冬天下鄉車輛只能停在半山腰,送達材料要步行兩個多小時;夏天車輛行走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一旁的萬丈深淵讓人不寒而慄,即使短短的幾公里山路也要行駛一個多小時。胡海清説,為了方便當事人,鄉鎮的案件全部就地開庭,安化法庭的警車就成了流動法庭。
如果僅是給出一紙判決,對法官來説並非難事,可要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就必須耐心做工作,聽到百姓的真心話,瞭解到百姓心裏的苦衷,才能對症下藥。
胡海清發現,有人打官司只是為了爭一口氣,有人只是想找人訴苦。基層法官不能只想着辦大案, 要多和百姓溝通,幫助他們化解心中的疙瘩。
沒有廉潔何來公正
“沒有廉潔何來公正?收了當事人的錢,就不可能公正審判。”胡海清用最通俗的語言,説出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張成生是安化鎮官村的五保户,經濟困難且沒有收入來源,兒子拒不履行贍養義務,2016年5月,張大爺將兒子告上法庭。
庭審結束後,張大爺將自己剛領的低保費塞到胡海清手裏説:“我年紀大了,什麼也不懂,你一定要公正審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胡海清趕緊把錢送回張大爺手裏説:“辦案子我會,收錢辦案真的不會。”後來,經過耐心勸説,張大爺的兒子認識到錯誤,向父親道歉並主動贍養老人。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胡海清正身律己,始終拒禮拒請。他將當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辦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確保每一個案件都能公平、公正,經得起歷史考驗,用行動換信任,用汗水換公正,用廉潔換權威。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