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八佰》洗白了逃兵和妓女?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娛樂




這週五,《八佰》公映了。

電影院裏人羣三三兩兩,但眼淚卻多得不像樣。

《八佰》,實在太好哭了。

隨着電影的上映,鎖在歷史書裏的八佰壯士事件,又重新跳進了大家的視野裏。

這事説來簡單——


1937年日本打入上海,中國軍隊撤走,只留400多個守兵在四行倉庫和日本抵抗。

目的很簡單,做一場戲給西方列強看,藉以爭取支持。


但守軍並不知情,以命抵抗。

所以從一開始,這就是場悲涼的表演。



西方列強看他們,河岸對面看他們,我們看電影,全都是戲。

而戲裏最虐心的,不僅僅是殘酷無情的拍攝手法,更是那些不夠完美的小人物。

電影裏的逃兵、妓女、馬仔、學生……沒一個足夠光輝高大,多少有些窩囊、冷漠、自私。

但人性中的缺陷曝得越多,一瞬間閃耀的火光才越真實越熾熱。

今天,我們盤點了6段《八佰》裏最好哭的瞬間。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不知不覺中,就被戳中了淚腺。





第一滴淚,是被戰爭的殘酷震掉的。

八佰壯士守倉庫的第二天,在幾次小範圍突襲失敗後,日軍顯然沒有了耐心,直接放話:

三個小時,拿下四行倉庫!

這話的背後,是攢足了力氣磨槍霍霍的日軍,把全部火力對準了倉庫,滿滿的志在必得。

話一出,消息從租界的上空,飄散到了整個上海、整個世界。


鏡頭已對準,大燈已打開,幾百對幾十萬的生死大戲,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和對岸觀戰的百姓的心一樣,被懸在空中。

嘭!

戰爭進行時,生和死都很迅速,沒有猶豫的空間。

手榴彈沒用!

那就用汽油!

他們要爆破大樓!

那就用自己的命去堵!

陳樹生做出這個選擇時幾乎沒用任何時間思考。把家書往團長的懷裏一塞,抱着炸藥縱身一躍。




那家書上只有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炸彈,炸了。

21歲的短暫生命,就這樣停在了蘇州河畔。

但熒幕裏的他們沒有半分退卻,一個接着一個跳下,在空中留下了對這個世界最後的話:

“湖北通城李滿倉!”

“孩兒不孝了,娘!”

“湖南瀏陽王金斗!”

“俺叫趙孟良!”

……

熒幕前的我們,哭得不能自已。


魯迅的話用在這裏很合適:“此後如沒有炬火,我便是這黑夜中唯一的光。”

終於,日本人退了。

日軍三個小時打下四行倉庫的豪言壯語,被八百壯士的拼死決心撕了個粉碎。

這場上層策劃的表演,就此被戰士們的熱血點燃,順着蘇州河的水流,滑進了人們的心裏。

對岸的人們,心靜不了了。


賭場馬仔刀子,電影裏對他的刻畫並不多。

初登場時三言兩語慢條斯理,但隨手出刀的利索勁,一看就是狠人。

但誰能想到,後來也是他,寥寥幾句話,三兩鏡頭,就能讓人哭花了妝。




第一場仗之後,對岸的人們想把電話線傳到倉庫,讓他們可以和外界聯絡。而橫跨兩岸的橋,就是傳線的必經之路。

但日本人的槍口,早就在橋邊咬得死死的,想要送過去,真難。

“砰砰砰!”

過去一個,就倒一個。

但送線的人,還是一個接一個。

刀子在河邊看着,一直沉默,等嘴邊的煙燃了小半根,心就定了。

他向賭場的蓉姐抱了抱拳,就衝過去立了生死狀:“弟子從小就跑的快,願意一試!”



他説的沒錯,一口氣,他躲過了日本人三槍,橋順利過半。

但人再快,哪能比槍快呢?

就在拿電話軸時,他中槍了。

他沒停,豁出去縱身往倉庫一扔,電話軸扔過去了,但子彈也正中紅心,他的生命,在橋上被下了休止符,成了點燃河水的星星點點。

再冷的表面都是掩飾,內裏,終究是熱血難涼。


老鐵是個瓜慫。

矇混過關、貪生怕死是他的底色,別人往前衝,他就想着往後退。

讓他殺日本人,他説被防毒面具悶暈了,眼神不準;

和老算盤抽籤去收拾戰場,抽中了就反悔,就是不想涉險。

仗打得不可開交時,他就在牆根躲着,唯唯諾諾:老子不想當英雄,誰愛當誰當!

但一時的惻隱,還是讓子彈打穿了他的腮幫子。

槍炮停了,他的真心也露了出來,他抓着老算盤的手,哭得哼哼唧唧:“你幫我跟俺兒説,爹不怕死,活着都是為了他!”

戰爭之外,他不再是“瓜慫”了,他是有兒子的爸爸。


貪生怕死,只是想護住身後的家。



在電影裏,還有一個人和老鐵狼狽為奸,並稱八佰裏唯二最慫的兵。

老算盤是個逃兵,但卻是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逃兵。

從一開始,他就想逃,逃水道、逃殺人、逃槍炮.....

一路上,他也就這樣逃過來了。

日本人放毒氣彈時,他慫到尿不出來;看到老鐵中槍,想讓他伸個手都難。

慫,真的慫。




後來,他想假扮記者逃出去,但被端午抓包,我們和端午一樣憤怒:經過了戰火洗禮,慫貨怎麼還是慫貨?

但他那幾句話,讓端午放下了槍,也讓觀眾心裏軟得慌。

“我還沒見過我媳婦一面啊!”

是啊,在人想活的願望面前,沒人能以大義來要求放棄。


我們想要英雄,但英雄的結局是死亡,這是最殘酷的真相。


活着,在戰局前亦是奢望。


在所有的女性角色裏,印象最深刻的,是隻有一句台詞的白俄妓女伊娃·李。

電影裏面,蘇州河就是分界線,北岸戰火喧囂,死傷無數,南岸燈紅酒綠,夜夜笙歌。

而身段妖嬈的歌女無疑是最明豔的風景線。

從少年端午到老兵油子,都被她們吸引。

但是我一開始不喜歡伊娃·李。

一方面,她是妓女,做着下賤的營生,過着最優渥的生活,和外邊露宿街頭的百姓形成強烈對比。

另一方面她有着外國血統,憑臉就可以在中國領土上享受最好的待遇,事不關己,隔岸看戲。


直到募捐的時候,伊娃·李捐了首飾。有人説,白俄妓女的錢很髒,還有人罵她混血雜種。

她轉頭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回道:“我父親是中國人。”

那一刻我淚崩了。

就算留着一半中國血,骨子裏也還是中國人啊。

中國有句詩叫“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感慨風塵女子不關心國事;

民間還有更髒的話,説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但是,這羣邊緣人物並非如此。

從《金陵十三釵》裏的玉墨們,到《八佰》裏的混血歌女,無一不有赤誠的惻隱之心,和燃燒的愛國大義。

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妓女亦然。


在租界裏,事不關己的除了外國人,還有有錢有權的中國人。

太太們搓麻將,口裏抱怨着“日本人關咋們啥事。”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開始和鄰居爭吵。

不知道的還以為多人間煙火氣呢。

相比起來,天天用望遠鏡關注形勢、捐贈太太首飾的張教授格格不入。


或許你會説,那麼愛國也沒見他去打仗捐軀啊。

但是普通人的高光時刻,往往在於矛盾時如何抉擇。

最後時刻,日本人攔着中國士兵過橋,一直斯文的教授終於忍不住了,端出家裏的槍,破口大罵:“畜生,太欺負人了。”

在這一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人,被激出來的怒火和底線。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


全劇高光時刻,當屬護旗。

儘管因為特殊原因刪減不少,但僅存的畫面裏仍然足夠振奮人心。

一面旗子而已,有必要捨棄這麼多人的性命嗎?

答案是:有必要!

升的不是旗,是八百人的戰鬥決心,是四萬萬人的生命曙光,是民族危急存亡時的一點希冀。

一批又一批人衝過去,在炮彈掃射下,用身體支撐起搖搖欲墜的國旗。

但凡有良心的人,看到四行倉庫上毅力的旗幟,都會心生敬意,感受到民族的脊樑仍在。

而這,就是用生命換升旗的最大意義。


看到最後,當我得知一切都是一場政治表演時,只會覺得,那又如何?

端午的犧牲是真的,老兵油子的勇氣是真的,八佰壯士的鮮血是真的。

而河對岸,上萬人被激勵起來的熱血還是真的!

用《楚門的世界》裏的一句台詞來總結:

“世界是一場騙局,人生是一個秀場,真的我,活在你的瞳孔裏。”

八佰壯士,活在每一個人的心裏。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電影開頭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其實這句話,是出自魯迅的《野草·墓碣文》,講的是一個浩歌狂熱的戰士在現實的壓迫下死亡。

從一開始,管虎就告訴我們,這場電影就是死亡的墓誌銘。

但是戰鬥精神至死不休,墓中人從墳中坐起來吶喊:“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是死亡的宣言,也是未來的期待。

歷史車輪下的小人物,被傾軋而過,該怎麼熬過1937年的那個冬天,電影沒有講。

但是可以確定,戰爭的硝煙終會散去,籠罩的陰霾必將消逝。

1937年已成過去,2020年也終將成為歷史。


被時代的塵土砸中的人們,總會伸出手掌。


互相攙扶着,往前走下去。



作者 / 姜姜、無盡

編輯/ 影嚶嚶

視覺 / 斑大人來了


今日説説:你是從哪裏開始哭的


注:圖片來源於電影《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