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米粒媽給大家安利了兩個日本人專門做給孩子看的節目
《啊!設計》:豆瓣9.4分的日本兒童教育節目,真有那麼好嗎?
《像烏鴉一樣思考》:日本人為了教育,還有什麼幹不出來的?
簡直好!評!如!潮!
好多媽媽更是每天在後台不停催米粒媽,讓我再多找一些這樣的節目資源。
你們的留言,我都看到啦,哈哈哈~
最近工作實在是忙得不能分身,每天夜裏睡覺前,我腦子裏都要過一遍:要給孩子們找哪些學習資源;哪個團品還得再壓壓價;上次直播你們沒搶上的東西,得逼供貨商再想想辦法……
米粒爸説我都魔怔了,最近夜裏老是説夢話
前幾天,我居然又挖到了兩個日本寶藏科教節目,看的時候,我一直長大了嘴巴,毫不誇張,真的是目瞪口呆!
這麼牛的節目,我必須馬不停蹄,趕緊安利給你們啊~
日本2001年提出了“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為了這個目標,他們也真是很拼,從給孩子特製的這些硬核科教節目就能看出來。
如今不到20年時間,諾獎目標已完成一半,不得不説,讓孩子從小對科學、對周圍的事物、現象保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才是國民教育的根本。
好了,話不多説,米粒媽馬上帶大家看看,這兩個日本科教節目到底有多牛
《大科學實驗》
上次給大家安利的《像烏鴉一樣思考》,裏面的實驗,都是室內的小型實驗,有些甚至自己在家都能完成。
《大科學實驗》這個節目真的太嚇人了,它把小規模的實驗,一點點無限放大,看得人驚心動魄,太過癮了!
這個節目非常不僅場面大,而且過程非常輕鬆幽默,每集只有10分鐘,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看。
比如第4集《太陽能做飯》,可以讓孩子們看看,把太陽光聚焦起來,能有多厲害。
用一面鏡子反射太陽光,熱量有限
那就5面鏡子一起來
可温度也才達到52.2℃而已,做飯肯定是不夠的
把鏡子增加到30面呢?
温度提升得並不明顯
看來要放大招啦!
實驗小分隊用120面鏡子圍成了一個太陽灶
把太陽灶運到室外
再把光聚焦到玻璃棒頭,這回能做飯了嗎?
超過100℃了
往鍋裏倒上水,瞬間沸騰冒泡了
先來個蒸蔬菜拼盤吧
12分鐘後,完美出鍋
再試試煎牛排,呃,好像不太行,沒熟
看來温度還是不夠。
把鏡子加到500面
連紙都能瞬間點着,這回總可以了吧。
哇哦!牛排煎得剛剛好,太誘人了
完美的午餐做好了,最後,廚師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在鬆餅上作畫
通過這樣的實驗,孩子們知道了,用正確的方法聚集太陽光,完全可以做飯,是不是很酷?
咱們再來看看第6集《不想移動的蘋果》。
舞台上擺放一張桌子,桌布中央上放着一個盤子,上面是一隻蘋果,魔術師用手拉桌布,結果蘋果和盤子被掀翻在地。
再來一次呢?咦?成功了!
對比一下兩次拉桌布,有什麼不同
速度不一樣!所以當速度足夠快時,桌布與盤子之間的摩擦,產生的影響就會很小。
再把挑戰難度加大,試試六隻蘋果怎麼樣
徒手拉桌布,看來是不行了。
保齡球呢?滾動起來速度能達到7.8km/h,也不太行。
滑板車11.2km/h的速度,居然也不夠
換上自行車,哎?成功啦
自行車速度達到了27km/h,看來只要速度足夠大,就能成功!
你以為這個實驗就完了?不能夠!
來來來,咱們把桌子搬到室外
擺上350套餐具!桌子太大了,工作人員必須得爬到桌子上去擺餐具
先來試試剛剛在舞台上大獲成功的自行車
呃……心疼餐具
看來速度還不夠,得放大招了。節目組找來了世界拉力賽冠軍,看看賽車的速度夠不夠?
180米的繩子,足夠賽車加速到140km/h,成功了
咱們來看看慢動作,所有的餐具只移動了一點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航拍一下,居然這麼有愛,原來餐具擺放的形狀是牛頓的頭像
這一集大實驗充分驗證了慣性定律
怎麼樣?是不是又好玩、又刺激、又漲知識?
米粒媽就不劇透更多了,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趕緊帶着娃看起來吧
對了,咱們在家裏肯定沒有條件做這樣的大實驗,但比如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這種實驗,也一定要在大人陪同和指導下進行哈,看節目的時候務必要提醒孩子,不能讓孩子獨自來做這樣的實驗,以免發生危險。
《獻給未來的科學家》
介紹完《大科學實驗》,如果大家覺得還不過癮,米粒媽再給大家安利一個高階版的科教節目《獻給未來的科學家》,適合年齡大一點的孩子。
這個節目是由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監製的,從材料的物理性質出發,衍生出一系列非常有創意的展現形式。
雖然每集只有三五分鐘,但我和米粒一直直勾勾地盯着屏幕,一秒鐘都不敢浪費,真的太震撼了!
咱們經常看到荷葉上一顆一顆的水珠,特別晶瑩飽滿吧。
在防水性非常好的芋頭葉上面滴幾滴水,水滴甚至可以在葉子表面滑動
那麼親水性非常強的玻璃怎麼樣呢?
滴上兩滴水,全部攤開蔓延到周圍,完全不會形成水珠
如果在玻璃表面塗上超強防水層呢?水滴完全可以像在葉子上一樣滾動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在玻璃周邊塗上防水層,中間保留玻璃本身的材質,澆上水以後,居然水會全部保留在中間,像人為分離開的一樣。
如果在玻璃一側塗上防水層呢?滴上一滴水,它會非常自然地滑動到沒有塗層的一側。
很神奇吧?!
這種讓微量水滴移動的技術,將會應用到醫療技術裏,造福人類。
科學技術誕生於大自然的靈感。
所以,讓孩子們到大自然裏去,多觀察、多思考,很多非常微小的發現和想法,也許都會演變成一場技術的變革呢。
看完防水材料,米粒媽再帶大家看一種非常神奇的,可以記住自己形狀的材料。
什麼是形狀記憶材料?就是在一定温度下,它可以恢復到預定形狀。
比如這種像鐵絲一樣的東西,是由記憶合金製成
把它隨意彎成其它形狀
放進60℃或更高温度的水中,居然瞬間又變直了,這也太神奇了!
再比如另一張像小紙片一樣的東西,是由形狀記憶聚合物製成。
它本身的材質是偏硬的,但放到熱水裏,瞬間就變得很柔軟
把它拿出來,隨意拉扯成一團
再放到熱水中,哇!又回到了原來正方形的狀態
還有,隱形的玻璃,你們見過嗎?
調製一種混合油,讓它的折射率跟玻璃的折射率相當
把玻璃放入這種混合油中,哎?不見了!
把夾子夾到玻璃板一端,再放入混合油中,看到的卻只有夾子在油中飄蕩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混合油的折射率跟玻璃一樣,光不會在油和玻璃之間的邊界處彎曲。
利用這樣的原理,還能製造一種神秘的裝置呢。
看不到玻璃球,卻只能看到各種裝置神奇地動來動去
好啦,不能再劇透啦,感興趣就趕緊收藏好,週末帶着孩子一起看吧。
為了讓大家對日本這兩個硬核科教節目有更直觀的感受,米粒媽做動圖做得昏天暗地、眼冒金星
從小讓孩子用這樣輕鬆有趣的方式接觸科學、認識科學,真的太重要了。不僅能拓寬孩子的視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後書本中的知識還能難倒他們嘛?
日本人專門給孩子做的科教節目,這麼牛,咱們可別浪費了現成的資源,一定要帶孩子看起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