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中國五千年來就有很多運動項目流傳到現在,像山東的蹴鞠演變成今天的籃球,還有太極,各種武術。這都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優秀結晶,這種傳統的運動在當時和現在都有着養生的功效,擁有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往往與養生結合起來缺乏了競技運動精神。從傳統運動運動來看中國運動養生的發展,這是中國傳統養生在不同思想層面下的形成,作為輔助養生的運動將這個體系不斷地完善。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五禽戲

中國的養生歷是十分悠遠的,從古到今市場上充滿着各種各樣的養生。從今天來看,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對於健康更是注重,從保健藥品到了保健用品,甚至出現了騙人騙錢的保健傳銷,這都是養生的表現。而在古代最常見的養生我們從電視劇上來看是藥膳和各種補品,往往忽略了運動養生。

中國的傳統運動養生的著作並不少,華佗的《五禽戲》、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等,這些都是展現其思想上的運動養生。其中國的養生學也分了不同的階段,在古代養生體系也是不斷地發展的。從養生的活動到了理論再到方法再到發展與充足時期都是一步一步形成的。

中國傳統運動養生理論主要是來自傳統哲學和傳統中醫的指導下形成的,講究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等等哲學理論。再者就是傳統文化對於運動養生產生的影響,老子對於傳統養生講究尚靜貴柔的思想,對於傳統的運動養生起到了指導作用。隨着在以後的書籍典故中常常出現運動養生逐漸將中國運動養生的理論體系補充完善。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抱朴子

《抱朴子·內篇·金丹》記載: 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人絕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谷也。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二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藥,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通過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運動養生是在吸收古代哲學上建構了屬於自己的陰陽學説等哲學理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生存方式。對於其演變,從古代的健身操開始,最早的“熊經鳥伸”到五禽戲,從隋唐的按摩到了宋代“八段錦”再到明代“易筋經”足可以看出運動養生是在不斷地影響下充實下來。

傳統養生與運動養生之間的過度演變

中國的養生文化是在五禽戲等養生功法的出現才出現了養生這種概念,最早的養生是在戰國時期《莊子》中記載養生的概念,而在《老子》中又更加完善了這個概念。所謂養,就是保養、養護的意思,達到生命中生存、生長的意思,在今天來看就是調養身體,維持健康達到長壽的目的。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陰陽太極説

在中國養生概念裏,養生就是調陰陽,和氣血。這是一種哲學上的養生從而催生出了各種藥膳、節慾等手段。這是一種養生的功法,而養生就是在日常活動中逐漸形成一種最求長壽的養生辦法,包括衣食住行。對健康不斷地探索,認為人就是天下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在後期理論的補充下,對於人自身就開始了不斷地探索。

傳統的養生歷史就是對人身體奧秘的不斷探索,通過對於養生的實踐積累不斷昇華養生理論,在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指導下運動養生也隨之發展,由此而看,這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相輔相成的表現過程。

運動養生和運動來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古代所謂的運動就是為了調節身體,從今天來看就是一種運動的養生。運動養生的主要手段就是運動,往往是緩慢、的疏導肢體的活動,像太極、五禽戲一樣。追求的都是內外兼修,調養身體為了提高生命質量。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藥膳

特別之處,運動養生與其傳統養生擁有主要的區別,運動養生靠的是自身對身體的調控,例如:呼吸、姿勢、意念等等控制來達到身體增強的機能,誘發人們自身的潛力,但傳統養生往往通過藥物、食物等內在的物品對身體進行激發。

《淮南子·修務訓》記載: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

運動養生是傳統養生與運動的結合,而運動則是其主要手段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在傳統的二養生領域來看運動養生往往比其他的養生更具有主導能力。從而出現了不同門派之間的爭鬥,例如運動有對心的,有對身體的,總之來説都是調和陰陽,促進人體健康。

運動養生的變遷是展現養生思想的不斷變化

在養生這個詞出現之前,就已然有了養生的活動。最簡單來看,對於帝王和平民都想着長生不老,在其封建思想下他們認為是可行的,於是秦皇開始尋找不老藥,派遣徐福去當今的日本取藥。從今天來看這是不可能的,沒有長生不老,只不過是一種幻想,但是這種思想可不是僅僅在秦朝的時候才會形成。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徐福東渡

最早的是在原始社會,出現了一種舞蹈來鍛鍊身體,原始社會往往禽獸眾多,人們為了防止感染這些禽獸的病毒開始了鍛鍊身體的意識,這不是養生,這是對於生存的被迫抉擇。所以不能成為傳統的運動養生,但可以是運動的發源地。

《黃帝內經》記載: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所痿厥寒熱,其治宜 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春秋戰國時期,運動養生的思想才逐漸形成,因為在這個時期是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對其思想上是百家爭鳴,所以養生思想也是在百家中逐一出現,甚至不斷的發展。孔子的克己復禮,中的禮,就是六藝,其中的射和御都是運動運動,一種可以在養生運動中得到鍛鍊身體又可以進行修養的辦法。所以説這時候的養生往往是附着在其思想上逐漸形成的。而道家更是講究無為而治,陰陽之學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講究靜心凝神,這也是一種運動養生的手段,在清心寡慾上的努力。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坐禪圖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傳統養生思想發展的一個時期,在此期間佛教、道教等多個思想流派進行傳教,對於運動養生出現了多元化,例如在不同的思想影響下,出現了不同的養生流派。東晉時期道教葛洪利用金丹等多個養生手段走上了朝廷,其著作也有傳統的運動養生,以德養生、神形兼備養生和以氣養生。

在隋唐時期,根據不斷地傳承更加註重了運動養生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所以就更加的注重運動的理論建設,少了很多的神秘成分,從而使運動養生更加的科學。講究動靜結合,從孫思邈的《千金藥方》就可以看出要按摩養生,調節按摩,晃動肢體。逐漸養成其科學理論。

《齊急千金要方》記載:“以手中指,按目近鼻兩眥,閉氣為之,氣通乃止,週而復始。”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千金藥方

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開始了系統化的養生手段,對其古代養生資料不斷整理和不斷創新,從形式或內容都在普遍的普及,完善了古代的養生學。宋元明時期的《雲笈七箋》 、明朝高濂的《遵生八箋》都是其代表,而運動養生也最終系統化。

運動養生其主要思想的引導

不管是什麼行為,都有思想進行領導,而運動養生自然不例外。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和陰陽五行。這種天人合一看作是中國哲學的根本,進而衍生各個領域的思想,從先前時期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宋代才確立起來。那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漸構成了運動養生領域的重要部分。

天人思想,就是古代對於世界的認識,對於天來説就有無上的權威性,而天子就是當上天派下人間的代表皇帝。所以説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中國傳統的運動養生對於天人合一也是從其根源演化而來。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天人合一

運動養生上分為了兩種要素:身與心,身指人體結構,心指人的精神。這種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心神合一。所以對於身心來説是共生的,在運動養生的過程中往往是身心都需要聯繫,兩者相互依賴、互相作用,講究形無神不活,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

《管子·內業》記載: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

傳統運動養生上,主要是在精氣神的修煉,精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在今天來看就是能夠促進機體流動的物質基礎,氣是一種能量能夠為維持生命活動,而神則是一種意識活動。講究三者修煉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隨着時代的不斷變化,天人合一對其理解也是不斷地變化,但依舊是其指導思想,人在內外的合一一直是中國運動養生的理想追求。陰陽五行在太極中更容易體現。所謂的陰陽五行也就是今天的陰陽八卦,將其作為萬物生長的根源。

太極圖説

《太極圖説》記載:"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陰陽對立轉化,五行則就是金木水火土抽象的物質特性。運動養生下人們運用其理論作為依託在傳統體育養生上就是太極拳的表現,太極奧秘就是陰陽轉化。陰陽轉化調節平衡,在其太集中起落合度也隨着陰陽變化而變化從而產生了拳術養生。

五行帶來的最明顯的就是少林八卦五行,這種運動養生主要根據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進行不同的聯繫,這也是五行在其的變化。五行學説不自覺地進入了體育養生之中成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指導思想,而形意拳更是鍛鍊了人體心肝脾肺腎等機能。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運動養生

結語

運動養生是傳統養生不斷演變而來,是對於生命的認知和實踐。運動養生一直存在我們傳統的養生實踐中,隨着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理論體系對其運動養生也是逐漸完善,從春秋時期的興起,秦到唐的發展,宋元明清的完善,其思想也是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產生多元化的運動養生。

而運動養生的思想更是天人合一和陰陽五行對其的實踐,從身體的內外調和來達到自然的和諧,這也是知道了運動養生的實踐。根據陰陽互化使其調節人內的陰陽平衡,這種理論一直推進了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探索。

從今天來看,運動養生需要適量,講究合理性。這是運動養生髮展到現在更加科學的運動方法,對於陰陽方面更是在中醫上闡述。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於身心健康更加的重視,所以運動養生在今天來看擁有更多的市場。並非區別於古代養生而是在今天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活動,其市場規模和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非凡的,從養生的角度不僅帶來了社會效益還帶來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抱朴子·內篇·金丹》

《淮南子·修務訓》

《黃帝內經》

《齊急千金要方》

《管子·內業》

《太極圖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43 字。

轉載請註明: 何為“神無形不存,形衰則神衰”?漫談中國養生史下的人文關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