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子對你説髒話的時候,你會怎麼想?
“真是沒禮貌!”
“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父母肯定特別沒素質!”
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會冒出這些念頭。
我第一次聽到孩子説髒話是在課堂上,一個小朋友在球池裏,一邊把球扔到空中,一邊喊:大傻X。
我趕緊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從球池裏出來跟我一起推球,他才停下口吐芬芳。
但恰恰就是這個孩子,平時上課很優秀,活潑可愛,對老師和小朋友也很友好。
爸爸媽媽都很温柔很有禮貌,每次都會熱情的與其他家長和老師打招呼,説再見。
跟他們溝通了上課發生的事之後,家長一直在道歉。
跟家長了解了一下,好像是有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一個人大聲打電話喊出這三個字,誰知小朋友一聽就學會了。
其實如果你接觸過比較多的小朋友的話,你就會發現這個情況不在少數。
不過大多數都比較温和,沒有我聽到的那句驚世駭俗。
比如:大傻子,大笨蛋,大壞蛋之類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敏感期
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中孫瑞雪老師提到了“詛咒敏感期”(3-5歲)的概念:
“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有些話能像利劍一樣,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於是便開始沒輕沒重、快樂地隨便使用。”
也就是説這個階段的孩子在説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帶着惡意,他們可能只是在測試語言的能量。
而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髒話都是能量最高的那一類語言。
孩子如果在無意中聽到、學會這樣的話,就會在某些場景中説出來。
2、模仿
就跟我們上文中那個寶寶一樣,很多小朋友就是無意間聽到這樣一句話。
有可能是在電視上,也有可能是在路上無意間聽到的。
還有可能就是照顧者自身説髒話,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
3、發泄憤怒和沮喪
我見過一個十個月左右還不太説話的孩子,他每次一生氣,就會用手去敲自己的頭。
媽媽覺得很苦惱,因為家裏也沒人這樣,為什麼小朋友就學會了呢?
因為表達情緒是人類的本能。
不能用語言表達時,我就尖叫、摔東西;能用語言表達時,就會用一些“不好”的話來發泄。
對於大腦皮層尚未發育成熟,自控力還比較弱的小朋友更是如此。
父母該如何引導呢?
1、冷處理
孩子天生需要父母的關注,即使這種關注是負面的。
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尋求關注。
對於小齡段的孩子,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還沒建立完善,所以他們可能會採取不停犯錯的方式來激怒父母以獲取他們的關注。
比如有個孩子,平時父母都比較忙,無暇陪伴他。
但只要他説一句髒話,爸爸媽媽就會立刻圍過來教訓他,那他就很有可能會不停的使用這個方法來獲得關注。
所以,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平時就給孩子積極回應的基礎上進行冷處理。
如果他在家講髒話,不要過多關注,不要大驚小怪。平靜的告訴他,在家裏這樣的話是不受歡迎的。
2、關注環境
關注孩子的日常環境。
比如孩子所看的電視節目是否存在不適齡的情況,家庭成員中是否有人有説髒話的習慣。
如果有,就選擇適合的電視節目,並且同家庭成員溝通。
3、教孩子合理的疏導情緒
很多家長會關注到孩子的健康、語言、社交,但是對孩子情緒的關注是不夠的。
在皮哥以往的文章中,反覆多次的強調過:孩子的情緒也是需要父母教的。
認知自己的情緒,表達情緒,認知他人的情緒,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都是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給孩子的。
當然,教的前提是你自己得會。
觀察一下自己處理情緒,尤其是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
給孩子示範心平氣和的溝通,教孩子用一些平靜且有益身心的方式去疏導自己的情緒。
比如在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靜坐、畫一幅畫、甚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大喊一聲都是很不錯的方式。
一句話,對於孩子説髒話,別太當回事兒,也不要不當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