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吃豆腐乳了,否則真的會帶來很多危害的!”
劉大叔今年52歲了,他平時身體還不錯。每天吃飯的時候,劉大叔都會或多或少地吃一點豆腐乳。按照劉大叔的説法,豆腐乳的原料本身就比較有營養,蛋白質的含量更是高達20%,而且豆腐乳經過了黴菌的發酵以後,使得人體能夠更好地消化吸收豆腐乳裏面的蛋白質。
前兩天,劉大叔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也看到了一篇科普文章提到了豆腐乳的營養價值,這更堅定了他長期吃豆腐乳的決心。
今天,劉大叔像往常一樣在吃豆腐乳。當劉大叔的女兒看到父親在吃豆腐的時候,就趕緊勸他,並且跟他説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劉大叔聽了女兒的言辭以後,就更加疑惑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吃豆腐乳。
可能很多朋友和劉大叔一樣,都有相同的困惑。為了讓大家對豆腐乳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今天醫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關的知識。
1.豆腐乳中主要含有什麼成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豆腐乳的製作過程。
客觀來説,豆腐乳有很多種類型,常見的主要包括白腐乳、紅腐乳、青腐乳等。不同類型的豆腐乳,其製作工藝略有不同。但是,總體來説,大致步驟都是差不多的。
豆腐乳在製作之前,第一步就是要把大豆做成豆腐,然後再把豆腐冷涼。豆腐冷涼以後,就需要進行發酵了。發酵的時候,需要把一些真菌弄到豆腐上面,這些真菌就可以利用豆腐含有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繁殖。這些真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酒精和脂類物質,而這些物質可以讓豆腐乳產生一種比較好聞的味道。
豆腐經過了充分的發酵以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裏面放入很多的食鹽,然後密閉保存。放入食鹽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增加豆腐乳的口感,還在於可以殺滅或者抑制裏面的微生物,從而保證了豆腐乳的安全性。在醃製豆腐乳的時候,也可以在裏面放入一些別的物質。豆腐乳在醃製了幾天以後,基本就可以食用了。
為了確保豆腐乳不變質,還得注意豆腐乳放置在合適的環境中,比如温度控制在15~18℃,濕度控制在70%~85%。
簡單來説,豆腐乳的製作過程可以分為3大步驟,即將大豆製成豆腐—發酵—醃製。從豆腐乳的製作過程,我們能看出,它裏面的主要成分就是豆腐、食鹽和黴菌以及相關的代謝產物。
2.經常吃豆腐乳,確實會帶來一些好處!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能看出,豆腐乳的主要原材料就是豆腐。客觀來説,豆腐本身就含有比較高的營養。但是,需要注意,豆腐本身屬於植物蛋白,所以人體對它的吸收率並不高。當豆腐變成了豆腐乳以後,它就會在真菌的作用下被分解為氨基酸。氨基酸屬於小分子物質,它特別容易被人消化吸收。
與此同時,真菌在發酵的過程中,除了會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以外,還會產生一般的植物性食物沒有的維生素B12。
另外,豆腐乳和豆腐相比,它裏面的一些礦物質(比如鐵、鋅等)更容易被人吸收。這個主要是因為豆類中含有一種名為植酸的物質,而植酸的存在會影響人體吸收豆類中的礦物質。豆腐乳中含有的真菌可以破壞植酸,進而使得豆腐乳中含有的鐵、鋅等礦物質更容易被人吸收。
還有一點,豆腐乳中含有的鈣也是比較高的。一方面,大豆中含有的鈣本身就不低;另一方面,大豆在製成豆腐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促凝劑,比如石膏,而石膏中本身就含有一些鈣元素。
不少朋友可能會擔心石膏危害我們的健康,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是因為,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大多數石膏都隨着水分的流失而流失了,豆腐中的石膏含量其實是比較低的。
3.豆腐乳雖好,但是它卻有可能是健康殺手!
其實,大豆本身就屬於高嘌呤食物。雖然大豆在被製成豆腐的過程中,會丟失一部分嘌呤,但是相對來説豆腐還是屬於嘌呤偏高的食物。豆腐在被製作成豆腐乳的過程中,裏面含有的嘌呤並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如果長期大量吃豆腐乳,那就可能會引發高尿酸血癥。當人體內的尿酸高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可能會誘發痛風。痛風的疼痛一般人是難以忍受的,它會嚴重地降低生活質量。
另外,豆腐乳在製作的過程中由於會放入很多的食鹽,所以豆腐乳本身屬於高鹽食物。經常吃豆腐乳,就有可能會使得攝入的食鹽超標。我們都知道,長期攝入超標的食鹽,就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如果血壓控制得不達標,那就會增加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頸動脈斑塊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健康科普大賽#
可能大家不理解為何高血壓會增加腦梗死的風險,這裏我來解釋一下。如果血壓控制得不達標,那就會損害血管。人體為了修復這些受損的血管,就會啓動血管修復機制。如果人體的血管修復機制出現了問題,那就容易形成血管硬化,使得血管內壁突出一塊。血管的修復機制出現了問題,就相當於請了一位技術蹩腳的師傅,雖然它也可能修復好受損的部位,但是它並不能讓血管恢復到最初的樣子。血管內壁凸出來後,就會造成血管狹窄。當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造成相應部位的缺血缺氧,嚴重的時候就可引發腦梗死。
除此之外,豆腐乳在發酵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腐敗產物,比如揮發性鹽基氮。
綜合以上,長期吃豆腐乳確實存在一些健康風險。但是,這並不是説我們不能吃豆腐乳了,而是需要控制攝入的量,畢竟人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