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不信,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巨大

搜狐母嬰曾做過一項面向父母的調查: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你最討厭孩子的什麼行為?超過75%的父母都選擇了“頂嘴”。

父母別不信,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巨大

作為父母,都喜歡乖巧聽話孩子,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好管教,而而且認為孩子和大人頂嘴是壞習慣,實際上,可能是你誤解了孩子哦!

愛頂嘴的孩子更有主見

3~6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當你覺得孩子開始頂嘴,你説一句他頂你十句的時候,恭喜你,那表示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他有了自己想法,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且善於溝通!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那就是跟蹤觀察2-5歲的孩子,一直到他們青春期。

調查結果顯示: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孩子,84%的人成年後意志堅強,獨立性好,有自我主見,相反沒有反抗傾向的孩子,成年後只有26%的人意志堅強,74%的人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父母別不信,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巨大

這是因為,孩子在與父母辯解的過程中,腦子轉得快,思維比較敏捷,反應快,孩子説的越是有理有據,越是經過了深度思考。

而那些不愛頂嘴的孩子,有時候你可能説了一堆,孩子卻啥反應也沒有,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把話藏在心裏,甚至可能影響以後的性格發展。

不讓孩子頂嘴,是父母教育上的偷懶

知乎上有個女孩分享了自己經歷:小時候父母説什麼,我一辯解,就會被大聲呵斥,説我跟大人頂嘴,不禮貌,有時候甚至因為這個捱打,後來,父母説什麼,我就不再吭聲了。可等我長大後,父母又總是嫌棄我太內向,説隔壁家的孩子如果伶牙俐齒,我就跟個“啞巴”一樣,以後能幹啥。

不讓説話的是他們,嫌棄不説話的也是他們,我就覺得父母想要個機器人,在需要我的時候我要伶牙俐齒,在不需要我的時候我就要當“啞巴”。

所以,不讓孩子“頂嘴”,其實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偷懶”,只顧着自己方便,而完全忽略了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著名教育學家劉墉,在他的《劉墉談親子關係與溝通》一書中也提到“孩子頂嘴”問題,他的建議就是“從小要給孩子發言權”。

關於這一點,劉墉在教育他的兒子劉軒過程中,是這樣操作的:從小愛頂嘴的劉軒,每次在他犯錯以後,父親劉墉都是先教育完,再給他機會“頂嘴”,為自己辯解。

父母別不信,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巨大

在這樣一來一往過程中,劉軒練就了辯論的好口才,這也是他能成為《我是演説家》冠軍很重要原因。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讓孩子頂嘴,並不是放縱孩子出言不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一個會頂嘴的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

  • 允許孩子頂嘴,温和引導

《奇葩説》中舌戰羣雄的傅首爾坦言,説不過自己的兒子。當她給兒子説醜小鴨的故事,要求兒子要努力上進的時候,結果兒子給的答案是:它不用努力都會變成醜大鴨,你別想騙我努力……這對“互懟式”母子,被很多父母子女羨慕。

但是在他們“互懟”背後,卻體現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包容、胸襟、智慧。所以當孩子頂嘴時候,父母不要以激動情緒與孩子針鋒相對,而是以孩子理解的方式給予温和引導。

而一些原則性問題,例如禮貌,安全性等問題,就一定要向孩子説明界限,明確原則。

  • “多説觀察,少説評價”

非暴力溝通中有個實用溝通技巧:多説觀察,少説評價。觀察就是描述客觀事實,評價就是表達個人觀點。

假設孩子遲到這件事,大多數父母都會説,你遲到了10分鐘(觀察),怎麼這麼沒有時間觀念(評價)。

而孩子之所以愛頂嘴,就是父母評價説的太多,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對孩子,我們要學會交換溝通方式,少評價,多觀察,多傾聽,這樣你的親子關係才會和諧。

  • 端正心態,以身作則

鼓勵孩子多表達,特別是對於不愛説話的孩子來説,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儘量少用爭吵方式來解決問題,要知道如果你性格温和、做事積極、態度堅定、善於溝通,孩子通過耳濡目染也會變成你希望樣子。

俗話説:心有戒尺,行有所止。當我們給孩子構建一個標準,做到自我表率作用,孩子也就知道了“有所為,有所不為”了,那個孩子最想成為的樣子,藏着他未來的模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別不信,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巨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