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我國除了疫情的困擾,還出現了多地暴雨的洪澇災害,天災牽動着每個國人的心。而正是夏天,令人最難受的就是這又熱又濕的感覺,不少人會因此容易情緒激動、心煩急躁、發“無名火”,對健康自然不利。
漫漫長夏中暑濕之氣容易侵擾人體,使人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身體嗜睡、心煩易怒等症狀。
《黃帝內經》説:“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因夏季火旺,故夏季與心血管系統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要重視心神的調養。
夏天必做的三件事就是:養心脾、去暑濕、護陽氣。具體該怎麼做?聽妙姐慢慢給大家道來。
養心脾,寧心安神調情志
中醫認為,心主血,脾統血。夏天又熱又濕,人體出汗較多,很多人容易情緒激動、心煩氣躁,導致食慾不振、睡眠不好,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説,也不利於血壓的穩定。因此,夏天要想寧心安神,就要養心脾。
調養心脾,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夜卧早起。如果晚上睡眠時間不夠,可以利用第二天的午睡時間補覺。
另外注意少吃生冷,夏天氣温高,有的人習慣進食大量的冷飲或者生冷瓜果,雖然具有一定的解暑效果,但容易損傷脾胃,增加脾胃的負擔。
夏天飲食應該儘量以清淡為主,可以適當吃一些雜糧粥、消暑湯等,清暑利濕、益氣健脾,起到寧心安神調情志的效果。還有一些中藥也可以起到養心脾的效果,比如枳實、陳皮、谷芽、麥芽等。
去暑濕,夏季注意解暑除濕
有人以為夏天氣温高,天氣乾燥,就不會存在濕邪,其實並非如此。夏天雖然熱,但是雨水也多,濕氣很重,容易因濕邪致病,這屬於外濕。
此外,先天體質不好、飲食過於辛辣油膩、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等,也會導致濕自內生,脾失健運,這屬於內濕。
所謂“千寒易去,一濕難除”,不管是外濕還是內濕,只要濕邪上身,就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阻礙氣機,容易損傷陽氣,導致食慾差、有口臭、渾身乏力、臉色暗沉、肥胖虛腫,讓身體的氣血循環變得越來越差。
要想趕走濕氣,就要做到“一泡二不三穴四湯”。“一泡”是指泡腳,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通經、除濕、利水。“二不”是指不貪涼、不淋雨,少喝冷飲,以免損傷脾胃;不淋雨,避免腳氣、濕疹。
“三穴”是指按摩豐隆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經常按摩這三個穴位,有助於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四湯”是指紅豆薏仁粥、芡實蓮子粥、山藥冬瓜湯、鯽魚湯,日常飲食可以適當吃冬瓜、薏仁、蓮子等滋陰祛濕的食物。
護陽氣,冬病夏治強身體
夏季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匯之時,萬物繁榮,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有一些慢性病,在陽氣的抵擋之下,就會減輕症狀。但是一到冬天,自然界的陰氣變重,人體的濕氣也隨之變重,慢性病就會捲土重來。所以,中醫認為,冬病夏治,可以強身體。
養生,要順應天然。如果能在夏天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到了冬天就無所謂懼了。但是,如果不注意互陽,夏天的時候喝冷飲、涼茶,吹空調,吃太多西瓜,就會導致濕邪上身,損傷陽氣。那麼,夏天應該怎樣保護陽氣呢?
第一,適當曬太陽,夏天雖然很熱,但也不能完全遮擋太陽的照射,上午九點、十點的時候,可以面向陽光做幾分鐘有氧呼吸。
第二,早睡早起,夏天人體心火旺、肺氣衰,早睡早起可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時,避免過度疲勞、渾身乏力。
第三,飲食有度,不要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適當吃一些益氣温陽的食物。第四,運動不能少,適當運動可以幫助吸收自然界的陽氣精華,調暢氣血。
夏天也怕虛,具體有哪些地方會“虛”?
這就是為什麼每逢夏天,就有很多人精神不振、渾身乏力、陰虛怕冷的原因。夏天如果不注意養生,身體也會變虛。中醫認為,夏天有四虛:陰虛、陽虛、血虛、氣虛。
陰虛是由於夏天氣温高,體內津液耗費大,常吃生冷食物造成的,具體表現為食慾不振、焦躁不安、睡眠質量差、大便不通等。
陽虛是由於太貪涼造成的,比如長期待在空調房裏,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典型症狀為怕風怕冷、大便稀溏、皮膚鬆軟。
血虛常見於體質較差的中老年羣體,以及大病初癒的人,氣血虧虛,精氣衰耗,容易出現頭暈、乏力、失眠、便秘等症狀。
氣虛具體表現為動不動就出汗,食慾差,常見於身體虛弱的人羣。
夏天四虛正在悄悄侵蝕你的健康,要想解決四虛,護陽是根本。《黃帝內經》説:“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也就是説,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從現在開始,不熬夜、少吃生冷寒涼食物、適當運動、科學飲食等,好好保護身體的陽氣,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吧!
[1]《炎夏別貪涼 “以熱制熱”更養生》.銀川晚報 .2020-06-09[2]《夏季養生吃什麼好?夏天多吃4類食物解暑祛濕》.家庭醫生在線.2014-06-27[3]《天熱不加節制吹空調 逆時而“凍”的代價你知道嗎?》.廣州日報 .2019-07-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