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有了兒子以後,就辭去了工作,天天在家裏陪兒子。
她的微信裏面加了無數個育兒羣,到處去打聽,讓孩子領先於起跑線的各種靈丹妙藥,搞得自己也焦慮的不得了。
娜娜的兒子上幼兒園很早。他兩歲半時上了幼兒園。幼兒園小班有很多親子活動。娜娜每次參加親子活動都很緊張。這所國際幼兒園擁有更多的知識先進的孩子和社會精英,家長也具備獨特的技能。他們每人有18種武術。每一次親子活動都是家長們玩花樣的時候。他們不僅要為體力、美貌、衣着、親和力和文化素質而努力。此時,娜娜感到不知所措。
娜娜也是名校畢業,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就放棄了職場,把自己所有事件給了孩子,對孩子有利的事情她都做。
現在大家都知道玩手機不好,娜娜為了對孩子好就堅決的戒掉了手機,有時候老公出差,給他打個電話,發個微信視頻他都接不上,搞得老公對她怨言也很大。娜娜的兒子呢,由於幼兒園上的比較早,比同伴都小一些,所以孩子在學校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也顯得比較膽怯,大一點的孩子呢,也不喜歡跟小小孩玩。
娜娜就很頭疼,她帶着兒子去諮詢了演講口才班,得知人家最少也要收四歲以上的孩子,無奈放棄。
找到我看我能不能輔導孩子口才練習。
我見了娜娜她兒子發現呀,孩子根本就沒有問題,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已經知道焦慮已經知道了,媽媽什麼時候會不高興,會去做一些討好媽媽的事情。
孩子在幼兒園不敢跟別的小朋友做遊戲,害怕自己輸了,媽媽又覺得不高興,所以乾脆躲着其他小朋友一個人待在角落裏。
其實孩子並不是孤僻,也不是口才不好,而是心事兒太多。
一個不到三歲的心靈承載了媽媽的焦慮。
娜娜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拼盡了全力才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到學校以後呢,發現同學們又會唱歌又會跳舞,有的會彈吉他,會樂器,而自己呢什麼都不會,從上了大學以後就非常自卑。
找工作的時候呢也一直不順利。她把這一切都歸結到了自己的出身不好,小時候的教育沒有跟的上,都是輸在了起跑線上造成的。
家長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呀,也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我們要因材施教,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孩子喜歡什麼東西。我們找到孩子的興趣切和點,以及孩子比較擅長的事情,協助孩子培養這方面的興趣,能力,讓孩子有所專長是無可厚非的。
但如果那只是為了跟別人比拼,不看孩子的氣質特徵,孩子會苦不堪言。
所以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是真的為了孩子好考慮了孩子的自身特徵呢,還是那種我們曾經輸過的痛苦體驗,讓我們不堪回首,才把自己當時沒有享受的,沒有完成的這些心願全部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越是這麼做,孩子越有可能早早的被家長毀了。
只有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符合孩子自身特徵,家長能做的就是協助孩子發掘潛力,協助孩子人格獨立,一定要把家長自身摘出來,家長的願望並不是孩子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