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是由桂枝湯展開的世界, 此方是開啓經方的第一把鑰匙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和大家見面。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是什麼?不同的人不有同的答案,有的人説是快樂,有的人説是金錢,有的人説是家庭。您的答案是什麼呢?就我個人來説,健康養生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説非常重大,身體好則萬事順。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注意飲食衞生,調整生活節奏和規律,做一個健康的人!
《傷寒雜病論》中的中藥世界(93)
特別説明,文中方藥僅供中醫醫師交流研究用,請勿自行使用。
經考古人員考證,漢代中藥一兩為15.625克,一錢匕=1.5~1.8克,一分=3.9~4.2克,我們實際運用時,可根據患者病情緩急輕重,按一兩=3~16克進行換算。水一升為200毫升,一合為20毫升。
怎麼學習傷寒雜病論?
學習《傷寒雜病論》,理解中醫經方,有許多不同的途徑。
一條經文一條經文的閲讀,是一種方法;而從具體的方藥入手,找到方藥與臨牀現象的對應關係,又是一種方法。
我推崇的是後一種方法,首先牢牢記住《傷寒雜病論》原文記載的方藥以及這個方藥與臨牀現象的對應關係,然後,將其用於臨牀實踐,逐漸積累使用經驗,最後你甚至可能挖掘出這個經典方藥新的用途,將之推而廣之。
這是一個行知合一的過程,一些人把行與知剝離開來,主張一箇中醫應該修習經典十餘年後,再去望聞問切,這是一種荒誕的説法,實際上,光是一心去啃聱牙佶屈的經文,卻不投入實踐,就沒有辦法深刻地理解任何一組方藥,使用方藥後,再將其與條文互參,對方藥的認識才會越來越深刻。
不僅僅培養中醫應該如此,培養西醫也應如是。
這個世界上,培養西醫最給力的地方,不是美國,而是古巴。古巴不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卻能培養出最傑出的醫師。原因在於,他們一進醫學院,就開始半工半讀的學醫生涯,一邊在學院求知,一邊在醫院實習。這樣五年之後,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就已經是很成熟的醫師了。
這種方法,類似於中國60~80年代的赤腳醫師制度的升級版,與美國那種學費昂貴,精英的後代才有餘力學醫的體制不同,古巴也是從工人農民的後代中挑選優秀的青年免費學醫,既重視理論,又兼顧實踐,這種方法比美國理論與實踐分離的,長學制的5年 3年住院醫師培訓 3年專科醫師培訓高明得多。
總之,要學好經方,必須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記下第一個方劑開始,你便可以踏出運用經方的第一步。
傷寒雜病論是一個由桂枝湯所展開的世界
在《傷寒雜病論》中,桂枝湯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劑之一。我們甚至可以説,這是一個由桂枝湯所展開的世界。
桂枝湯家族極其龐大,支撐了經方的半邊天。
我們來看看有哪些:
祖方:桂枝湯
組成: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桂枝湯的弱變形:
桂枝加桂湯(桂枝湯 桂枝二兩)
桂枝加芍藥湯(桂枝湯 芍藥三兩)
小建中湯(桂枝湯 芍藥三兩 飴糖一升)
桂枝去芍藥湯(桂枝湯-芍藥)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 葛根四兩)
瓜蔞桂枝湯(桂枝湯 瓜蔞根二兩)
桂枝加黃芪湯(桂枝湯 黃芪二兩)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桂枝湯 芍藥三兩 大黃一兩)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桂枝湯 厚朴二兩 杏仁五十個)
烏頭桂枝湯(桂枝湯 烏頭五枚)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 附子一枚)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湯-芍藥 附子一枚)
桂枝附子湯(桂枝湯-芍藥 附子三枚)
桂枝去桂加苓術湯(桂枝湯-桂枝 茯苓三兩 白朮三兩)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桂枝湯-芍藥 皂莢)
桂枝加龍牡蠣湯(桂枝湯 龍骨 牡蠣)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桂枝湯-芍藥 蜀漆、龍骨、牡蠣)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蔘湯(桂枝湯 芍藥、生薑各一兩 人蔘三兩)
桂枝甘草湯(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甘草附子湯(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 附子二枚 白朮二兩)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一兩 甘草四兩 牡蠣二兩 龍骨二兩)
桂枝湯的強變化:
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桂枝附子湯-桂枝 白朮)
桂姜棗草黃辛附湯=(桂枝去芍藥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湯 麻黃湯)
具體劑量如下: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 生薑一兩六銖 杏仁六十個 甘草一兩二銖 大棗五枚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湯 麻黃湯)
具體劑量如下: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 生薑 甘草 麻黃各一兩 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個
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湯 麻黃 石膏)
具體劑量如下:
桂枝 芍藥 甘草 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三銖 大棗四枚 麻黃十八銖 石膏二十四銖
黃芪建中湯:(小建中湯 黃芪)
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建中湯-甘草)
黃芪桂枝苦酒湯:(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桂枝人蔘湯:(桂枝 理中湯)
炙甘草湯:桂枝去芍藥湯 生地、阿膠、麥冬、麻仁、人蔘
如何理解桂枝湯類方?
桂枝湯家族成員之龐雜,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説,理解了桂枝湯,就等於開啓了通往經方世界的第一把鑰匙。
桂枝湯組成並不複雜,由五味藥所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其中,桂枝,味辛甘,性温,可發汗解肌,温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其中赤芍則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效);
甘草,味甘,性平,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生薑,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嘔,化痰止咳,解毒。
大棗,甘,温,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但是,以上只是這些藥物表層的藥理,只有理解了它們深層的藥理,才能弄懂桂枝湯的組方原則和加減之道。
我們可以把上述五味藥,簡單分為三類,固本類,行血載氣類,多面手。
固本類,即:大棗和炙甘草。
大棗可固守胃氣,守護氣津,治驚安神;甘草可補胃氣和守胃氣,大劑量時有生胃津的作用。
這兩味藥,我們可以將其藥性理解為“守和收”,也即是在外邪來襲之時,護住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
多面手,即:生薑。
生薑,有鼓舞胃氣的作用,也有將胃氣供應、輸出到五臟六腑、全身的作用。
我們可以將其藥性理解為“散”,服用生薑後,會有一種温熱之感四處散佈的感受。所以在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湯中,為了讓生薑的藥力專注於中焦,必須採用“去滓再煎法”。
行血類,即:桂枝和芍藥。
桂枝和芍藥都有行血的作用,但桂枝熱,芍藥涼;桂枝的藥力向上,向外,可使胃氣外達於肌部;芍藥的藥力向下,向內,可促進體表的氣血由絡向臟腑迴流。
桂枝湯這個方,雖小,但其中有收,有散,有上,有下,整副藥力恰好處於“均衡”的狀態,胃氣可向上下、內外各方向均衡供給。
當我們調整桂枝湯藥物的藥量,就可以使這個方子的藥力作用到合適的地方去。
例如,加大芍藥的用量,就可使方子的藥力趨於下沉,例如桂枝加芍藥湯,即可治“腹滿時痛者”;加大桂枝的用量,就可加大對上焦的藥力供給,例如桂枝加桂湯,即可治療上虛下實引起的“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把芍藥完全去掉,就能使藥力基本只向上供應,不行於內下方,例如桂枝去芍藥湯,可治療“”上焦虛滿”導致的“脈促,胸滿”;將桂枝完全去掉,再加茯苓,白朮,即可使藥力基本只向下流注,不向上供給,例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可治療“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總之只有理解了桂枝湯每一味藥的表層和深層藥理,才能更好地理解桂枝湯類方的組方原則和功效。
一般來説,生活中,若問題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所謂健康養生,關鍵是健康養生需要如何做到。瞭解清楚健康養生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