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苗苗,你也太自私了吧,怎麼不知道給奶奶分呢?”

“奶奶不要,我問她了。”

“我怎麼沒看到呢?”

苗苗想吃西瓜,讓媽媽一塊西瓜,媽媽拿回家,苗苗就迫不及待的想吃,奶奶出於愛孩子,所以沒有吃,於是苗苗就自己吃了。但是苗苗問了奶奶,但是沒問媽媽,媽媽也沒看到苗苗有沒有問奶奶吃不吃。所以就怪苗苗沒有問奶奶。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因為平常媽媽教苗苗不要自私,要懂得分享。以前苗苗有好東西的時候,都會問爸爸媽媽要不要吃,但是爸爸媽媽都説不吃,苗苗以後就默認了爸爸媽媽不需要。慢慢的這就讓媽媽覺得苗苗太自私了。

媽媽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孩子小怎麼會處處都想得那麼仔細呢?每次都被媽媽拒絕,她的熱情也會減少的。平常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時時都知道想着爸爸媽媽呢?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1、平常要教孩子“大方”的意識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對孩子往往比較捨得,甚至有的爺爺奶奶更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張口,什麼都滿足,只要看到孩子高興,自己也就滿足了。但正是由於太過溺愛這種情況,往往容易導致孩子“自私”,覺得什麼都應該是自己的,所以有了好東西也不願意分享。家長要注意這點,給孩子一種“分享”的引導,教孩子適當大方一點,對孩子以後的社交有好處。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2、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怎麼做,孩子會跟着怎麼學,為了更好教育孩子,以身作則必不可少。要改正孩子“自私”的行為,家長要表現出適當的大方,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分享,讓孩子感受你在哪些方面,什麼情況,什麼時候會特別的願意分享,讓孩子學會這種意識,而不是要孩子所有的東西都要分享。要避免強制孩子分享,因為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心。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3、家長多和孩子做親子互動

孩子“自私”的表現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就比如最常見的,媽媽給孩子好吃的,教孩子要懂得分享,當孩子給爸爸媽媽分享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拒絕孩子,自己心裏想得當然是為了滿足孩子,但在孩子心裏,媽媽的拒絕,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需要,慢慢的就養成不分享的行為。所以當孩子給爸爸媽媽分享的時候,要接受孩子的行為,他就會慢慢養成習慣,知道爸爸媽媽也是需要的,以後長大了做什麼都會記得爸爸媽媽。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當孩子有“自私”的行為時,不要去責備孩子,而是要通過事情的分析,讓孩子知道分享的快樂,和自私的不良後果。引導是關鍵,而不是自己什麼都沒有教還要給孩子貼上一個自私的標籤,那是對孩子的不公平,那是家長自私的行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5 字。

轉載請註明: 別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允許你不懂孩子,但不要去傷害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