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氣亂則病,氣虛則症,氣絕則亡。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如果將人比做一棵樹,氣就是樹根,而身體是樹幹和樹葉。根深才能葉茂,氣長才會命久。
老百姓把死亡叫斷氣,人就是活一口氣,人死的時候氣就散了。人體氣衰時,氣血不暢,陰陽不調,自然百病入侵。
四十歲,男女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意思就是,人到了差不多40歲左右,體內精氣就衰減一半了,這裏的“陰氣”指的是精氣。
然而,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如今很多人“陰氣自半”的年齡大大提前,往往不到四十,就已經出現了諸如容易疲勞、睡眠習慣改變、生病恢復較慢等問題。
有這5種表現,説明你“氣不足”提前
1.
愛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越來越多人愛吃味道濃的東西,比如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除了飲食習慣的問題,中醫上認為,這和人的脾胃功能有關,隨着脾胃功能的逐漸變弱,人對味道的感知也逐漸弱化。
這時人們就需要食用味道濃的食物讓元氣上調以助運化,愛吃味道濃的食物,往往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2.
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有時候小孩和老人在小便的時候頭部會打一個激靈,但小孩和老年人的原因並不相同,小孩由於年紀較小腎氣和腎精還沒完全調出來,腎氣不足以用引發小便時打激靈,老人是腎氣不足時引發氣血虛,在小便的時候下邊使勁,上邊腎氣不足空了就出現了打激靈。
3.
每天17~19點發低燒
很多人覺得寧願低燒也不願高燒,高燒是身體更不好的表現,其實發高燒比起低燒,更是氣血充足的一種表現,因為小孩子氣血十分足,所以經常可以見到小孩發高燒。
成年人發高燒就比較少了,有些人還會經常出現低燒的情況,尤其是在17到19點這個時間點,這是腎氣大傷導致氣血水平低的表現。
4.
年紀輕輕頭髮就白了好多
現在不少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白頭髮,其實這和腎有關係,發為腎之華,頭髮之根在於腎,如果年紀輕輕就有白頭髮了,説明這個人腎精不足了。
5.
睡覺時總出汗
睡覺的時候總出汗,醫學上稱之為盜汗,中醫認為,汗為心液,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引起,如果盜汗時間太長沒能痊癒,會更加損耗氣陰,對身體健康不利。
“補氣”3步法,讓精氣充盈起來
1、忌“過喜過悲”,頤養心性
正所謂相由心生,如果心態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身體,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性對延緩精氣非常重要。平時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避免大喜大悲,情緒起伏太大,心神不定的時候可以多聽一些舒緩音樂。
保持良好心態,除了自我調節外,睡眠充足也很重要,睡得好了心情才會好。
2、
艾灸湧泉,補腎中精氣
中醫認為,腎中精氣不僅能促進身體生長,還會參與血液生成,提高身體抗病能力。腎經的第一個穴位就是湧泉穴,用艾灸湧泉穴,就像在給腎精加熱,有助於固本扶正、強身健體,對身體很有好處。
3、
吐納、八段錦,滋補肺氣
肺關係着人體的呼吸、排汗、排毒、血液和尿液的循環,於是養好肺也十分重要,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葡萄、枇杷等對肺部有益的食物,注意及時戒煙和保持口腔衞生。
保持平和的心態,少生氣和焦慮,進行適量的運動,對肺部有益的運動推薦吐納和八段錦,吐納可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元氣,八段錦有利於心肺健康,養肺益肺。
在腎氣不足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繼續傷害腎氣,且要將腎氣補回來,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讓某些疾病趁虛而入。
#39健康超能團#
#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冉靖,艾顯江.補中益氣法臨牀運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211.
[2]王鎵,呂玉寶,董競成.中醫的“氣”與補氣[J].光明中醫,2014:70-75.
[3]張華 宋莉萍.久坐易氣虛中醫教你“補氣提神”[J].家庭科學,2015: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