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科學吃飯,孩子輕鬆發音,言語治療師都在這樣教家長

 

作者 / 李魯萍

編輯 / 教研院

學會科學吃飯,孩子輕鬆發音,言語治療師都在這樣教家長

 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2021年的主題是“保護母乳餵養,共同的責任”。母乳是嬰兒早期最理想的天然營養品。母乳餵養有利於促進母嬰感情,更易產生母嬰依戀情緒,有利於嬰兒智力的發展。借這個話題,我們從言語治療師的角度來談一談嬰幼兒餵養與語言發育的這些事。

 在我們接受諮詢的過程中,常常聽到這樣的描述“很難聽懂孩子在説什麼?”“發音不清晰”這樣的話語。特別是當兒童到了4歲左右,語音識別的敏感時期,孩子們之間也會互相指指點點,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發音的問題。比如,發音“小兔子”時替換成了“小兔幾”等等。在必要時,我們會進行相應的干預。

 那麼,當我們接到年幼的兒童發音方面的諮詢,特別是1歲或者2歲左右剛開始説話的孩子,可以如何幹預呢,那就是每天都可以進行的訓練——吃飯。

 01

飲食和發音都與“舌”和“唇”的動作有很大關係

 我們是否知道在吃飯的時候,嘴裏發生了什麼?

 如果手邊正好有食物,不妨拿起來感受一下。首先,把食物放進嘴裏,把嘴唇閉上,然後牙齒咬。在咀嚼過程中,食物會粘在口腔壁上,粘在磨牙上,擴散到口腔的不同的地方。我們使用舌頭來歸攏這些四處擴散的食物,形成食團,將它們遞送至喉部。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使用牙齒,舌頭和嘴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説話的過程又是怎麼樣的?

 其實,在説話時候發出的聲音,需要嘴唇和舌頭的配合。例如,發“ma”的音就需要雙唇緊閉,舌後縮,之後嘴唇自然張開,舌放平,舌頭中間微微隆起,聲帶振動,發出ma的聲音。如果發“k“的音,就會張開嘴,舌頭稍微向後拉。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把舌頭抵住上面的門牙上,發“k”,會變成接近“t”的音。像這樣,在説話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發出正確的聲音。如果不能在正確的位置上熟練地使用嘴唇和舌頭,就不能產生標準清晰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吃飯還是發音,都與舌和唇的動作有很大的關係。

 發音清晰度不好的兒童,有部分兒童不能緊緊閉着嘴吃,只喜歡柔軟的食物,很少咀嚼硬的或者有葉子類的食物。他們會吞嚥的很快,或者咀嚼不充分。

 02

每天的進食過程都是發音的基礎訓練

 育兒書上通常會説,寶寶到了某個月時,可以試着給這樣或者那樣的輔食。除了從兒童發育層面來考慮,也可以根據兒童口部的運動方式和進食方式來考慮食物的形態。

 一般來説,5~6個月左右的孩子,看到大人吃飯時會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這就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了。

學會科學吃飯,孩子輕鬆發音,言語治療師都在這樣教家長

 比起液體狀的母乳和牛奶,這個時期的輔食的形態是稍微有點粘稠的類似酸奶的硬度。

 在母乳和牛奶時期,嬰兒們將乳頭含在嘴裏,咕嚕咕嚕地喝着。因此,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閉上嘴唇進行吞嚥。在張開嘴唇的狀態下進行吞嚥的動作,是隻有嬰兒才能看到的動作。我們可以實際來試一試,在張開嘴的狀態下嚥口水,對於成人來説會非常困難。因此,能夠閉着嘴唇做出吞嚥的動作,是嬰兒口部運動成長的證明。這樣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時期。

 中期進食:比起前期糊狀的形態,變成了稍微凝固的食物,標準就是大人用手指就能簡單地壓碎的程度。這個時期兒童需要學會使用舌頭和上頜把食物壓碎。

 兒童把食物放進嘴裏的時候,嘴唇的兩端同時上下移動。另外,當下巴朝上時,很難吞下食物,兒童自然地做出降低下巴吞嚥的動作。如果兒童能做出這樣的動作,就到了進入後期進食的時機了。

 這個時期的兒童可以觀察到嘴唇的邊緣左右交替的進行移動。舌頭出現側方的運動,咀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隨着兒童攝食吞嚥能力的提高,食物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的流質到半流質,半固體到固體,從單一的母乳或者牛奶到混合食物。兒童的攝食能力從最開始的吸吮乳頭到口唇、口腔、舌頭、牙齒等一起協同進行壓碎、研磨、咀嚼、遞送食物,這一系列的配合,最後是為了能吃到和大人一樣的食物。

 尤其是針對年齡較小的兒童,如果開始添加輔食,需要關注一下兒童的口部運動,通過進食做各種各樣的口部運動,這是我們説話的基礎。

 同樣為了配合兒童進食能力的提高,餐具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奶瓶到杯子、碗等。兒童也從自己扶奶瓶到5個月左右可以用手夠取食物,遞送食物放到嘴邊,到7-8個月時練習使用杯子喝水,10個月左右開始使用小勺吃飯等發展出相應的手部運動技能。

學會科學吃飯,孩子輕鬆發音,言語治療師都在這樣教家長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當兒童在長牙之後我們就要減少奶瓶的使用替換成使用杯子,這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兒童的牙齒和口腔形狀的正常發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5 字。

轉載請註明: 學會科學吃飯,孩子輕鬆發音,言語治療師都在這樣教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