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脾虛運化不了水液,導致體內濕氣重,牢記3個妙招養脾祛濕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健康

濕氣重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但卻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濕氣重本身並不能算是疾病,通常也不會有疼痛的情況發生,因此被人所忽略。
但中醫卻認為濕氣是很多疾病的源頭,而且它也同樣會引起身體不適,比如早上起牀後的頭重腳輕、大便溏稀等等。這都有可能是濕氣重在作怪。
想要去除濕氣,首先要找到濕氣重的源頭,早在明朝時期著名的中醫張景嶽就説過: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也。也就説是脾虛才是濕氣重的源頭,想要去除體內水濕,首先要改善體內脾虛的情況,脾運化水濕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當脾接受了由胃部簡單消化的水谷之後,將其運輸到肺部。其二就是脾將運化之後的水液再疏鬆到腎臟。它就相當於一個樞紐一般,上能達到肺部,下能到達腎臟。如果出現脾虛的情況,水液就不能正常的被運輸,從而引發了濕氣重的情況。
調理脾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法入手:
1、謹記科學飲食,巧用廚房“三劍客”
到了夏季很多人都喜歡貪吃生冷食物,然而這會加重體內脾虛的情況,實在是不可取的辦法。葱薑蒜是每個家庭的廚房裏都有的配料,它們同屬於辛辣食材,當然也是調理脾虛的好東西。比如使用老薑熬水,能有效排除體內的濕氣,而且對脾虛也有調理的作用。
2、給你煮了小薏米,要好好吃飯長身體!
薏米是公認去濕氣的食材,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它不僅能去除濕氣,同時還存在健脾的效果。薏米可以搭配紅豆煮粥和熬湯,效果會更加好。因為紅豆也有健脾功效,同時還能利水消腫,對調理體內濕氣重也有幫助,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不妨嘗試一下。
3、中醫療法調理脾虛
中醫對抗脾虛的辦法有拔罐以及艾灸等,拔罐能起到逐寒祛濕以及消除瘀滯的作用,同時還能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遠離脾虛的困擾;
而艾葉本身就有祛寒止痛的效果,早在古代中醫就對艾灸精通不已,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能起到散寒除濕、補養脾胃的效果。
最後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加運動,只有讓身體動起來才能活躍自己的脾胃,通過汗液濕氣也能夠釋放出來。最主要運動還能改善虛胖情況,讓你擁有完美的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