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宸宸今年3歲,長得虎頭虎腦。這段時間,宸宸的媽媽發現,孩子不怎麼愛拉粑粑了,三四天才拉一次,還拉得很費勁。前兩天,媽媽給宸宸擦屁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肛門處上竟然有一個小肉團,“這麼小的小孩子,怎麼可能得痔瘡呢?”媽媽覺得不可思議,還是趕緊把孩子帶到温江區人民醫院肛腸科就診。
肛腸科醫生蘇琦對小宸宸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小宸宸肛門裏有深深的“裂口”。“這是典型的痔瘡,而且孩子的痔瘡都已經長了‘外痔’了。”蘇琦告訴小宸宸的媽媽,目前只有規範治療,但這個“外痔”不會痊癒,在他長大後手術切掉之前,會一直跟着他。
小小年紀,屁股上就掉着個小肉團,宸宸的媽媽後悔無比。
肛腸科主任李湘瀛説,醫院一週內已經接診了3例兒童痔瘡,有些是大便帶血過來看,有些是長了“外痔”帶過來的,畢竟有“痔”不在年高,痔瘡又不分年齡。
為啥小朋友會得痔瘡?
醫生解釋:小朋友患上痔瘡,往往都是肛裂沒有引起家長重視而導致的。肛裂發生後,小朋友拉粑粑就變成一個痛苦的事,每拉一次粑粑就會刺激一次裂口。長此以往,因為痛,有了便意之後,小朋友第一個直覺就是“我不拉”。但是不拉的話,腸道會吸收裏面的水分,大便越來越幹,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會從一個單純的肛裂,演變成痔瘡,然後是出血、長出外痔。
醫生提醒:治療痔瘡,除了治療肛裂外,主要還是治療便秘。對於輕度或者短暫的便秘,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如多吃水果、蔬菜、穀類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多喝水,不要憋大便等。同時,家長要注意觀察,當小朋友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偏硬或者偏粗,伴隨疼痛的時候,就要注意是不是便秘了,如果出現便血、疼痛嚴重,需要及時送到醫院就診。謝小英 本報記者 餘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