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我國山林植被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村野外有着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很多野生植物都很有價值,但是被人利用開發的並不多。有很多植物,人們都見過,也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處,只能任其在山林間默默的生長,或者當成雜草、害草除掉。

還有一些植物,在我國古時候就是很有名的草藥或者是救荒野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現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它們慢慢被人們所遺棄,成為荒野雜草。今天就要説這樣一種野草,它俗稱“麥蒿”,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麥蒿是什麼?

應該有很多農民朋友都見過麥蒿,它最喜歡生長的地方就是麥田,其外形和艾草長得很像,故而得名“麥蒿”。

麥蒿的學名叫做“播娘蒿”,民間也將其稱作眉毛蒿、眉眉蒿、婆婆蒿、黃蒿、密密蒿、米米蒿等,它雖然長得像艾草,但和艾草並非是同科屬植物。播娘蒿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個頭不高,最高僅有80釐米。

播娘蒿分佈很廣,在我國全國各地均有分佈,除了喜歡生長在麥田裏之外,還會生長在農村的山地草甸、溝谷、村旁、田邊。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播娘蒿的害草。

播娘蒿和艾草長得像,但在民間卻少有人喜歡它,尤其是從事小麥種植的農民朋友,對它更是深惡痛絕,因為播娘蒿是麥田裏的惡性雜草。

播娘蒿的產種量很大,一般一株可產種子上千粒,其種子可在0到20釐米土層內均有分佈,以0到5釐米土層內最多,佔67%,土層越深則分佈越少。

而播娘蒿種植萌發性很強,在小麥播種後的20到25天,即可隨小麥一起生長,日出苗量可達10到50株/平方米,若是不及時除掉的話,可使小麥減產20%。

但想要除掉播娘蒿可不容易,要麼在播種前對農田深翻,要麼在播娘蒿種子尚未成熟前清除。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古時是救命野菜。

現如今的人們對於播娘蒿沒什麼好的印象,只覺得它是害草,畢竟在農村野外,播娘蒿那真的是太常見了,且還是連片的生長,從不單株生長,不是害草還是什麼?可若認真的去了解它的話,你會發現播娘蒿還是很有經濟價值的。

首先,播娘蒿可以作為野菜食用。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播娘蒿就是有名的救急救荒救命的野菜,最早始載於《詩經》,其中寫到:“菁菁者莪,在彼中。既見君子,我心則喜。”這裏的“莪”指的就是播娘蒿,可見其在兩千多年前,就已進入古人的視野了。

而在《救荒本草》中就有記載:“(播娘蒿)苗高人許。葉似園(芫)荽葉,微細;葉叢間分莖叉(杈),梢上開小青黃花,結小細角,似葶藶。”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其次,播娘蒿還是藥用植物,具有清熱利濕、祛痰定喘、通腸潤便等作用。

其三,播娘蒿的種子中含有,榨出來的油可食用也可作為工業用油。

可以説,播娘蒿雖是麥田裏的惡草,但其價值也不可小覷,若是能夠合理的利用起來的話,發揮它的經濟價值,未嘗不是一種變廢為寶的好事兒呢?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播娘蒿很好吃。

每年春季的3、4月份是播娘蒿的生長期,若是喜歡吃野菜的朋友,可以去麥田、田邊或者山林裏尋找一下,拔點它的嫩葉回來食用,其味道清香,還算好吃。

其吃法簡單,採摘後的播娘蒿的嫩葉,需焯水兩分鐘,再用清水泡兩天,去掉苦味後,可拌、炒、燒、熘、做湯、制餡等。用它包包子則味道鮮美,很好吃。用播娘蒿炒雞蛋,則口感清夾細膩,別有風味,所以見到的話請別錯過了。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播娘蒿嗎?你覺得它有利用的價值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1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