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就是陽氣不足,都讓你不要洗冷水澡,就是不聽,等哪天住進醫院,你就知道錯了!”蘇大伯又被妻子張姨訓斥了一頓。
蘇大伯對於洗冷水澡這件事有很深的執念,他覺得洗澡就得洗冷水才對身體好,不僅能增加血液循環效率,鍛鍊血管彈性,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能增加人體適應氣温的能力。
因此,每次出去運動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冷水澡,已經堅持了好多年。對此,張姨頗有微詞,認為洗冷水澡是“損陽行為”,容易減壽,但每次苦口婆心勸説,他都不以為然。
直到近期,蘇大伯頻繁的感冒生病,每天醒來都覺得疲乏無力,怕冷,整個人精氣神變得特別差。這才有了文章開頭,張姨的訓斥。
這時,蘇大伯也開始自我懷疑,難道妻子説的是對的?自己運動後洗冷水澡真的是在耗損陽氣嗎?
一、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陽氣是中醫裏的説法,《黃帝內經·素問》中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説,陽氣是人賴以生存的太陽,一旦陽氣失衡,可能會導致健康狀態不佳,進而影響壽命。
中醫認為,人的體內有陰陽兩氣,二者互相調和、制約,形成平衡。將陰陽二氣保持在平衡狀態下,身體就能正常運轉,而我們平常所説的養生其實就是養陽氣。可以説陽氣代表着人的生命力,當體內陽氣耗盡時,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二、5個壞習慣損傷陽氣,儘量避免陽氣對於健康而言十分重要,但很多人在日常會不自覺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以至於讓陽氣耗損,如果你有這些習慣的話,勸你儘早改掉。
1、熬夜
熬夜是不少年輕人的習慣,但這個習慣對健康很不利。人在白天活動時會消耗陽氣,需要通過夜間睡眠來休息和補養,沒有及時休息的話,會導致陽氣無法及時得到補充,容易導致體內陰陽失調。
2、愛吃冷飲、生食
一到夏季,很多人都離不開冷飲,不斷加冰去暑,但長期這樣做,會導致脾胃虛寒,讓體內的陽氣受損。特別是在夏季陽氣外擴時,攝入大量冷飲、生食,更容易導致陽氣損耗。
3、露腳踝、肚臍
“寒從腳起”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很多年輕人不論什麼季節都會露出腳踝。但本身我們腳踝的皮膚較薄,沒有做好保暖的話容易讓全身的血液運行受到影響,感覺從腳底開始冷起來。而腰腹部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裸露受涼容易導致腎陽損傷。
4、洗冷水澡
特別是一些在出汗後喜歡沖涼的人羣,很容易出現陽氣不足的表現。在出汗時,人的毛孔處於張開狀態下,很容易讓寒邪入侵,洗冷水澡很容易引起感冒、陽氣受損。
5、缺乏運動
這也是有很多現代人身上存在的問題,經常坐着辦公、學習,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全身的氣血運行受影響,耗損陽氣。尤其是喜歡待在空調房的人,陽氣耗損會更加嚴重。
三、出現5個症狀,可能是陽氣不足了,要及時調養當體內陽氣不足時,身體會發出一些異常的求救信號,一旦發現要及時干預進行調整。
氣色差:在沒有生病的前提下,感覺面色清白、無光澤、毫無血色,在女性身上尤為多見。
畏寒怕冷:即便是在氣温不低的情況下,也時常覺得自己手腳冰涼,怎麼也暖不起來。且特別怕風,出門需要把自己包裹得嚴絲合縫。
抵抗力差:陽氣不足的人生病的幾率很高,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感冒後所出現的症狀也會比較重,且病程較長。
容易疲勞:沒有進行任何體力活動、睡眠充足的前提下,依舊覺得整個人特別疲勞,稍微活動就會覺得累,甚至是心慌氣短。
舌淡、舌胖:陽氣不足會讓體內的水液無法及時蒸發,大量的水液蓄積在體內會導致舌體胖大,部分人會因此在舌頭出現齒痕,舌色也較淺,缺乏血色。
四、護陽氣,少生病!教你如何在春季養陽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升發的時候,特別適合人們來養護體內的陽氣,具體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保證自己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黃帝內經》指出,春天可以適當晚睡早起。入睡時間比冬天稍晚一點(但不要超過11點),早上適當早起,接受陽光照射,吸收陽氣。
其次,春季晝夜温差較大,切不可貪涼。要注意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尤其是足背部的保暖,一定要做好。在夜間進入睡眠之前,也可以適當泡腳。
第三,日常可適當進行運動。運動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對於陽氣的生髮也有好處。但運動的前提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過量進行運動,否則只會起到反效果。春季可以選擇快走、慢跑、踏青等較為輕柔和緩的運動。
第四,保持情緒的穩定對於陽氣生髮也有很大的幫助。在感覺自己暴躁、情緒不穩定時,可以多聽聽音樂、出去走走等,避免怒氣導致肝氣鬱結。常常憂鬱或多愁善感,可能是人體陰氣偏盛,陽氣升發受到了抑制,需要及時調節,避免出現抑鬱問題。
養好陽氣不生病!陽氣是人之根本,是生命的能量源,想要長壽,保護人體陽氣,十分重要,所有人在生活中都要學會養陽,避免做一些容易耗損陽氣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早春養生重在“養陽”,中醫推薦做5件小事》.生命時報.2023-02-11
[2] 《中醫認為“養生就是養陽氣”,出現這6個症狀馬上調養》.生命時報.2017-11-08
[3] 《一年之計在於春!護陽氣,少生病!春季養生,這三個方面要做好!》.保健時報.2022-03-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