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點擊上方“中國疾控動態”可訂閲哦!

在年貨清單裏,鹹魚臘肉自然是少不了的,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但總有這樣的新聞可能會倒了大家的胃口:“鹹魚臘肉等被列入一類致癌物”。

致癌!鹹魚臘肉你還敢吃嗎?到底還能不能吃?

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1

致癌?是真的!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衞生組織公佈了一份清單,清單涉及各種致癌的食物並劃分了等級。

一類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臘肉)、苯並芘(燒烤)、黃麴黴毒素(發黴穀物)等。

二類致癌物:丙烯酰胺等。

無疑,我們愛吃的鹹魚、臘肉、香腸都屬於加工肉,也被納入了這個行列。説到鹹魚臘肉對人身體的致癌機理,主要是因為這類食品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大多采用醃製加煙燻的方法,容易產生亞硝胺、亞硝酰胺等亞硝基類化合物及苯並芘物質。

所以,並不是鹹魚致癌,而是加工過程產生的這些物質致癌。這些物質如果達到一定的劑量,肯定會產生一定致癌風險。醃製的鹹魚臘肉和癌症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鹹魚的食用量越大,患癌的幾率就越大。

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2

有風險≠會得癌

人們日常膳食中攝取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會像“過客”一樣隨尿排出體外,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才轉化成亞硝胺。所謂特定條件,包括酸鹼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條件下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只有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才真的有危害。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規定,亞硝酸鹽最大使用量為0.01%,硝酸鹽最大使用量為0.05%。正常情況下吃鹹魚臘肉,並不會中毒。亞硝酸鹽已被用來保存肉類達數百年了,卻很少有長期的數據來證明對人體的複雜影響。

而且,蔬果中含有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之類的抗氧化劑,會抵消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傷害。所以,如果是不經常吃,是不會影響健康的。而癌症是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3

醃製和保存這麼做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吃出鹹魚臘肉的口感,又最大限度降低對身體的危害呢?

如果是自己醃臘肉、灌香腸,可以選擇新鮮的、瘦一點的肉。不新鮮的肉中會有更多的胺類物質,而在加熱過程中肥肉會比瘦肉產生更多的亞硝胺。灌香腸的時候還可以加入葱薑蒜等香料,葱薑蒜中的硫基化合物能在醃製過程中抑制亞硝胺的生成。

醃好的臘魚臘肉最好用風吹晾乾,避免高温烘烤和煙燻的方法,以減少苯並芘和雜環胺等致癌物的生成。

如果是從市面上購買現成的鹹魚臘肉,一定要選擇可靠的、有資質的廠家。一看肉色是否鮮明,如果瘦肉部分呈現棕黑色,肥肉呈現深黃色就是正品;二聞是否有醃臘風味。如果肉色灰暗無光、脂肪發黃,有黴斑,肉鬆軟,無彈性,帶黏液,有酸敗味或其他異味,則不要購買食用。

鹹魚臘肉一定要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高温會促進亞硝胺的合成,而潮濕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的滋生。有些微生物也具有合成亞硝胺的能力。

食用時間要穩妥。一般情況,鹹魚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鹽漬後的一個星期達到頂峯,兩三週後含量逐漸減少,達到人體可以耐受的量。因此,將鹹魚醃製三週後食用最為穩妥。

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4

烹飪和食用要科學

下鍋之前把臘肉衝一衝、泡一泡。烹飪之前把臘肉、鹹魚水煮5分鐘~10分鐘,煮熟後去掉湯汁。因為經過水煮,亞硝酸鹽溶解於水,去掉湯汁,就減少了臘肉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降低了毒性。另外高温煮制對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殺滅作用。儘量選擇蒸、煮、炒的加熱方式,避免高温油煎、油炸。温度越高,生成的亞硝胺就越多。

合理搭配食材。建議吃鹹魚臘肉時儘量多搭配新鮮蔬菜,攝入優質多量的維生素C、植物色素等還原性物質,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綠葉蔬菜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促進腸道排便,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可以搭配乾菜食用,中和鹹味的同時還能減少脂肪的攝入。

“限次”和“限量”。畢竟鹹魚臘肉裏面存在苯並芘、亞硝酸鹽等致癌因素,食鹽的含量也較大,吃多了不利於健康,所以要“限次”和“限量”。具體説來,建議每週食用一次,每次的食用量不超過100克。

餐後適當補救。吃完鹹魚臘肉,建議喝點淡綠茶水,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促進有害物質代謝排出。可以增加酸奶、益生菌、水分的攝入,促進代謝。飯後半小時適當食用新鮮的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促進代謝。

不難看出,不僅鹹肉鹹菜等醃製食物含有亞硝酸鹽,有致癌風險,事實上,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的,還有酒精飲料、檳榔果、黃麴黴素、太陽輻射、二手煙、幽門螺旋桿菌等我們日常都可能接觸到的物質。因此沒有必要説到“致癌物”就“色變”。從預防的角度出發,還是請大家要做到限量食用,科學合理地食用,鹹魚臘肉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來源:健康中國)

來源:中國疾控動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7 字。

轉載請註明: 鹹魚臘肉這麼吃,沒有後顧之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