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每年春季到來之後,在農村野外總是能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一羣人蹲在田間地頭,一手拿着小鏟子,一手拿着竹簍子或者袋子,一邊挖野菜,一邊裝野菜。
春季吃野菜算得上是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當中,就用詩歌記錄了古人們採挖野菜,食用野菜的景象,流傳至今,野菜已經成為了春季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用老話來説就是“吃野菜,品春味”,因為絕大部分野菜都在春季生長,帶有着春的氣息,故而吃野菜可以更好的品味到春天的氣息。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我國可以食用的野菜種類十分的多,樹上的、土裏的、水裏的應有盡有,不過可以食用的野菜雖然多,但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地區所分佈的野菜種類也不一樣,這就使得人們只能吃到當地的野菜,至於別的地區,一般都吃不到。畢竟現在市面確實有野菜售賣,可品種很少,只有薺菜、香椿等幾種常見的。
説到這裏,筆者準備給大家分享一種我國南方地區的奇特野菜,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外形酷似“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它就是“棕包米”。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在我國南方地區,有一種地域性十分強的樹種,其葉似蒲扇(據説以前還用來做扇子呢),樹幹上披着一層“蓑衣”,這種樹就是“棕樹”。
棕樹一般很少種植,大多數都是長在田間地頭野生的,因此在南方農村大的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野生的棕樹。有些農村家庭,也會在房前屋後種上幾棵棕樹,至於種來幹嘛,自然是用它樹幹上那一層層的似“蓑衣”的“棕衣”,來製作用具,如做蓑衣、搓棕繩、做棕墊、扎掃帚等。
其實棕樹不僅樹皮有用,其花也很有用。在每年3月左右,棕樹就會開花,它的花十分特別,當它還是花苞的時候,外面同樣會裹着一層“蓑衣”,將這層蓑衣剝開後,會發現裏面的花穗開滿了密密麻麻米粒兒大的小花,顏色呈金黃色,整體看起來就跟“魚籽”一樣。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在民間,一般將棕樹的花稱作“棕包”或“棕包米”,會在它未露頭開放的時候,將其採摘下來,做啥用呢?自然是吃。
據老一輩的人説,這棕包米在那過去那吃不上飯的年代,還曾是不少窮苦人的救命糧呢,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吃過。不過現如今隨着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除了雲南、貴州、江西的部分地區還把它當成特色美食之外,其他地區都不怎麼吃它了,甚至很多人還不知道它能吃。
棕包自然能吃,而且還是一種營養價值十分豐富且優質的野菜。棕包生熟都可以吃,不過在吃棕包前,一定要先掐一小塊下來嚐嚐。因為別看它們長得都差不多,但味道卻有差別。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棕包主要有2種,一種味道是甜的,且飽滿,吃起來很好吃,這種一般叫做“金竹米”。另外一種的味道很苦,不飽滿且細長,這種的一般叫做“苦竹米”。
很多人都喜歡吃甜的那種棕包,不過上了年紀的農民們,大多喜歡吃苦味的那種,據説是因為這種味道的棕包用來燉雞吃是一絕,不僅苦味減弱,吃起來還苦中回甘,並且還有着降壓護肝的食療效果。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目前在我國,最喜歡吃棕包的當屬雲南騰衝人了,每年都會在春季時去採摘棕包回來吃,而且他們不僅喜歡吃棕包,還很會吃,出了很多有特色的棕包美食,同時還將棕包發展成了當地的一大特產,所以若是有朋友在這個季節去雲南騰衝玩,可要嘗一次棕包,不然就太遺憾了。
在當地,棕包的吃法主要有2種,一種是將棕包處理好之後,配臘肉丁、醃菜、胡蘿蔔絲一併炒熟,炒出來的菜色澤鮮豔,醇香可口。另外一種就是煮湯,一般是將棕包洗淨之後,放水裏泡上一晚,去除苦味,然後再和魚、雞、肉等一起煮湯,這樣煮出來的湯湯色奶白,味道極為的美妙。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結束語:
在南方的農村裏有這樣一句俗語:“千棵棕,萬棵桐,一世吃不窮”,棕樹的棕包在饑荒年代是絕佳的充飢糧食,在現代也是一種高價值的野菜,其樹皮還能用做蓑衣、搓棕繩、做棕墊、扎掃帚等等用具,可以説棕樹一身是寶。
不過棕包並非人人都能吃,也不是每棵棕樹的棕包都能做野菜吃,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別隨便採摘來吃哦。
各位朋友,你們棕包這種長樹上的“魚籽”嗎?你吃到它能吃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5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燉雞是一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