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共濟失調與神經系統
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為什麼祖國醫學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因為它是水穀之海,氣血之源,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的營養加工廠和運輸的臟腑。
脾胃居於人體中焦,相互為表裏,脾為髒,胃為腑;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主降,脾主升;相互分工合作,使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維持着人體的飲食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出。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主肌肉,開竅於唇,主運化水濕,脾統血,上下眼泡屬脾,脾喜燥惡濕。
現在的許多病是吃出來的,一日三餐,飲食不科學,不規律,吸煙酗酒,暴飲暴食,冷熱刺激,偏食,營養不均衡,吃得過飽,都會傷及胃腸。再加上有些人長期服藥刺激,損傷了胃黏膜,發生了一些病症,如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竇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球部潰瘍,胃出血及急慢性腸炎,結腸炎,便秘等胃腸道疾病。
腸胃不好所引起的病症
中醫非常重視脾,但許多人都不知曉臨牀出現哪些症狀是脾的緣故或者和脾有關,分析如下:
(1)毛髮乾枯,脱髮;(2)口腔潰瘍;(3)下眼臉腫大,俗稱“卧魚”;(4)嘴唇乾裂;(5)嘴唇暗紫,有唇線;(6)舌體腫大或舌苔厚膩;(7)頭昏眼花,記憶力減退;(8)心肌缺血,腦缺氧;(9)神經衰弱,失眠;(10)免疫力低下,亞健康狀態;(11)貧血;(12)血脂高,高黏血,脂肪瘤;(13)食少體胖;(14)不思飲食,食後腹脹;(15)腹滿有力,愛**;(16)疲倦,乏力嗜卧;(17)肢體沉重,舉臂邁腿無力;(18)肌肉鬆弛,重症肌無力;(19)胃下垂,子宮下垂;(20)無名低熱,疲倦所致;(21)多談,痰延湧盛;(22)腳氣,濕疹;(23)婦女經少而色淡;(24)月經淋漓不盡,經期延後;(25)大便頭起幹,後變軟;(26)大便溏稀,不成形;(27)產後失血性便秘;(28)脾胃不和——常噯氣。
我們列舉了臨牀上常見的一些屬於脾胃方面的疾病和症狀,不難看出呵護脾胃的重要性,也就更進一步知道了中醫為什麼稱脾胃為後天之體的道理。
脾胃與其他臟腑的關係及影響
脾胃有病還會造成其他臟腑的疾病與症狀。反過來也會受其他臟腑的病變的影響。下面簡要舉幾條:
(1)知肝實脾,意思是説肝一旦有病,則需要加強對脾的保護。如重症肝病,會出現腹水,引起脾大,脾出血,脾切除。
(2)膽有病會影響到胃,由此造成的胃病佔80%左右;影響胰腺,造成慢性胰腺炎佔到50%左右。此處提醒一句,久治不愈的胃病一定要查一下膽,看是否是由膽引起的,以求標本兼治,徹底治癒。
(3)脾陽不振,脾氣虛不能引血上行至肺、心、腦,造成心慌氣短,心肌缺血,腦缺氧,頭昏沉不清醒,記憶力減退,失眠等。
(4)肺是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脾為土,肺為金,土生金,意思是説脾虛必帶來肺虛,會導致肺部一些疾病的發生。
(5)脾腎陽虛會造成五更瀉,大便溏稀,不成形。
(6)肝氣盛,肝火旺會影響胃;會吐酸水,噁心呃逆,引起反流性食道炎的發生。
上面敍述較多,有關脾的臨牀病症表現有的是屬於陽虛,有的屬脾氣虛,有的是脾陽不足,有的則是脾血虛所致。瞭解脾胃的重要性,特別是知道了脾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與神經系統有關,與免疫力有關,與呼吸系統有關等等,那麼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加強對脾胃的保護呢?
脾的功能及調養保護
還得重複一下脾的特點,脾喜燥惡濕;久居濕地傷脾,過食生冷,也是最為常見的原因。尤其是暴飲,最為普遍,也最為嚴重,易傷脾陽。
思慮過度傷脾,用腦過度,長期超負荷,不得休息,最易傷及脾血。
如何加強調養和保護:
(1)飲食不宜過飽,過涼,過肥膩,嚴禁暴飲暴食;
(2)要適當運動,但不能用力過度,時間過長過猛。科學運動,注意勞逸結合,切莫透支。
(3)保持三焦通暢,即上下道口通,只有濁氣下降,脾氣才能上升,因此強調睡前推肚子,可調脾養胃,並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的正常。
中醫辯證施治小腦萎縮共濟失調,中醫講究身體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平衡。從根本上進行治療,中醫意在根本,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