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半上中班的大寶,幼兒園放學一回家就跑到兒童房,隨後大叫了一聲,便跑到客廳質問我:“我昨天晚上做的手工溜溜球呢?”
我被問蒙了,仔細一想早上打掃衞生的時候確實看到一個凹凸不平的球在地板上,我以為是孩子玩剩下的彩泥碎渣,收拾完就扔了,我只能硬着頭皮照實回答:“我打掃衞生的時候扔掉了。”
“媽媽你太壞了,你為什麼要把我的彩泥扔掉?你賠我!”大寶很生氣地説。
“我之前就告訴過你,自己的東西尤其是珍貴的物品,在玩過之後一定要收好,你也答應了,我打掃衞生的時候,地板一團糟,我只能清理掉。”我回答説。
“我不管,你賠我,賠我!”大寶開始大聲哭鬧起來。
“不光是這次,下次我再遇見這種情況,還會這樣處理,因為你沒有收拾起來,你不愛惜它們。”我接着説。
説完我變去忙廚房的事情了。
他哭了幾聲,看見哭沒用,便又來廚房找我。
“媽媽,你給我道歉,你扔了我的小球”他説。
我心理明白我先扔他喜歡的東西,確實是我的不對,於是我説:“我不應該扔你的小球,對不起”。
“沒關係,媽媽”大寶説。
“那你是不是也應該向我道歉,地板那麼髒,我打掃了好長時間。”我繼續説。
“對不起媽媽,我錯了,不應該把彩泥扔到地板上,下次不會了。”
“好,那我現在去給你拿新的彩泥,還想玩嗎?”
“想玩,媽媽你最好了!”
3~6歲的孩子和0~3歲的孩子不同,3~6歲的孩子雖然情緒依舊易怒多變,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聽懂並逐步接受自己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日常引導。因此,3~6歲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家長不可疏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這樣。
每一個孩子都有着屬於自己的豐富的情緒體驗,然而當孩子情緒來臨時,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如:暴躁、易怒、冷漠、不自信等。
假如孩子的情緒長時間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越積越多,再加上因為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不知該如何排解負面情緒,負面情況很可能會越來越糟糕。
因此3~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身為父母“職責”所在,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儘可能多的排解和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培養孩子的正面情緒。
有的家長可能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很懂事,無需過多的關注。
怎麼説呢?退一萬步講,請不要指望一個6歲之前的孩子,能夠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即便你家孩子已經能聽懂並接受一些相對較深的道理,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方面,這依然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過程,家長切勿大意。
因此,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培養十分重要。
話説回來,家長不但要以身作則,還要掌握一些與時俱進的科學的教育和引導方法。
1. 想要孩子情緒積極,家長首先要管好自己
日常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會犯錯,就拿今天早上來説吧,孩子奶奶早上做麪湯時忘記把麪粉收起來了,二寶在家人都沒注意的情況下,一個人玩起麪粉來,弄得滿頭滿臉都是,我非常的生氣,想揍他一頓,因為他太調皮了。
然而,在我情緒即將管控失效的時候,他看到我第一反應是笑,俗話説“伸手不打笑臉人”。
算了,忍了他這次吧!不過“死罪雖免活罪難逃”,該罰站罰站,該溝通引導溝通引導,一點兒也不能含糊。
在這裏我想説的是,在孩子犯錯之後尤其是“小錯”,家長切忌大發牌氣。
因為在培養孩子正面情緒這一點上,家長檢視自身的情緒模式比矯正孩子的情緒模式更有效,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
家長自認為的非常時期的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方面的培養,作為父母,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2. 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負面情緒的技巧
“世界青少年發展協會”明確表示:孩子做運動可以有效減壓,也可以磨練心性和意志。
因此父母可經常帶孩子去户外做一些有氧運動,讓孩子在運動中學習、靜心和自我調節的技巧。
另外,要多鼓勵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些都能幫助孩子舒緩壓力、控制情緒。
3. 父母做孩子情緒的貼心疏導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各樣讓孩子始料未及的事情,這些事情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要及時進行干預,協助孩子辨識情緒並引導他進行情緒調節,這能及時解決眼下難題,同時這也是很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
當家長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併發反問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關注,從心底會有增加自信,會有一種鼓勵的成分在裏面.
“原來爸爸媽媽都是關心我的,我還怕什麼呢,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應該......”這對未來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4.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一些缺乏自信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數並不是天生就缺乏自信,而是後天形成的。因此,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重要。
最近看新聞的時候,就看見有三名孩子結伴跳樓信息,真的很震驚。
我們不能否定這件事受各方面的因素影響,但是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是從自身上找原因。自信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抗壓能力,以及消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在人際關係與各種複雜突發問題的處理上也會更得心應手。
最後,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家長全身心投入。
家長在平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表揚和肯定,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這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