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説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聽話”,似乎在大人眼中,孩子只要不聽話就是“壞孩子”,但孩子聽話與否,並不能成為衡量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的標準。
孩子不聽話,真的就是壞孩子了嗎?很多時候父母為了教育孩子費盡心思,卻因此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苦衷”。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止是孩子一個人的錯,作為父母,也要反省自己的行為,並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案例
小張家的兒子今年7歲,都説“七八歲,狗都嫌”,小張也總算是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學校遲遲不開學,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但相比於正常上課,孩子上網課的節奏卻更令小張夫妻倆頭疼。
每天早上,小張都要和孩子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小張總擔心孩子錯過上課簽到,但對方卻遲遲不願意起牀,甚至把小張的話當成耳邊風。吃晚飯時,小張叫了無數遍,兒子卻依然坐在沙發上打遊戲,頗有一種“雷打不動”的架勢。
孩子如此“不聽話”,小張也是滿肚子苦水,好好説話孩子不以為然,發脾氣又不利於母子倆的關係,有時候小張甚至想動手打孩子,想想還是作罷。平時上班就已經夠累的了,回家還要面對這個“祖宗”,小張也感覺自己瀕臨崩潰了。
其實孩子不聽話,並不代表就是“壞孩子”。很多時候,孩子不服從父母的管教,很可能只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家長沒有用對正確的引導方式。所以孩子不聽話,並不見得就是孩子一個人的錯,作為家長,也要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
家長總熱衷於孩子“聽話”,為什麼孩子卻總愛反其道而行?
1、孩子有強烈的探索慾望
父母總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聽話”,但對於處於發展階段的孩子來説,他們對於一些未知的事物,總保持着想要探索的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説,成長環境中的一切都陌生且好奇,也正是因為這種好奇心,引導孩子去感知和探索一些未知的新鮮事物。
2、父母總習慣命令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習慣用“你應該怎麼做”甚至是“你必須這麼做”去命令和約束孩子的行為。但孩子的發展具有自主性,父母不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在面對父母這種“命令式教育”時,孩子也難免會做出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舉動了。
3、孩子具備自我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年紀尚小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作為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並且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當孩子具備自我意識時,對於父母的一些指令和意願,孩子總會下意識地去違背,這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然現象。
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父母掌握3種引導方式,孩子成長快人一步
1、父母改變溝通方式
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很多時候與父母的溝通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父母總愛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或者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難免會出現一些逆反心理。
父母長篇大論的嘮叨,對孩子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有可能令孩子產生抗拒心理。所以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表現時,父母首先要改變一下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2、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隨着孩子自身自我意識的萌芽,對於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願意服從父母的命令與安排,也屬於正常的現象。
作為父母,不應該只想着如何“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而是應該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3、尊重孩子自身的節奏
孩子的發展有自己的節奏,作為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發展節奏。很多時候,孩子拒絕父母的安排或者請求,可能只是因為孩子內心有更側重的需求,所以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含義,並且尊重孩子的自身節奏。
比如當孩子玩遊戲正上癮時,父母突然打斷孩子的節奏,要求孩子去寫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內心肯定會產生抗拒心理,即使服從了父母的安排,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所以父母可以試着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且根據原因找出對應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