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 爾·古斯塔夫·榮格曾經提出了一個人著名論斷:“性格決定命運。”他強調,孩子的性格會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從小就能表現出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是正常的。但要警惕的是,不能讓性格的某一特點無限制地發展,否則很容易產生缺陷性格,影響正常發展。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家有“急性子”寶寶,媽媽被指使團團轉,依然大吵大鬧

前幾天同學聚會時,都帶着孩子一起去了玉姐家,5、6個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玩,大人們在一旁邊看着邊聊天。

不一會有孩子哭了,過去一看,原來玉姐家的寶寶看有的孩子拼圖拼得慢,就搶過去幫着拼好了。正在玩的孩子被打擾後,就哭了起來。玉姐不好意思地説:我家寶寶是個急性子。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隨後寶寶“急性子”這點算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吃水果時,玉姐拿餐具晚了,哭鬧;玩積木時,搭兩次沒搭好,哭鬧;吃飯時,湯有些熱,哭鬧;要喝水,媽媽正在端東西讓等一下,哭鬧。

“急性子”孩子不停地指使媽媽,稍微晚一點就大哭大鬧,玉姐也很苦惱,自家寶寶性子太急了,不知道怎麼改正過來。

寶寶“急性子”是多種因素造成,後天的影響是關鍵

1)天生的急性子

寶寶生下來後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寶寶天生就是個急性子,具體表現在:吃奶慢了就大哭不止、剛站穩就想走、走幾步就想跑、吃飯不嚼幾口就下嚥、總把快點掛在嘴邊。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性格愈加明顯。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2)家長過多幹預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有獨立意識,想要自己控制一些事物,或者做一些事情。但有些家長過多地進行干預,如:抱孩子、餵飯、喂水、拿玩具等。想要打破父母的“干預”,孩子只能是通過着急來表示不滿。

3)孩子的自控力差

“急性子”的孩子其實就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3歲以下的寶寶是衝動的,如果想要的沒有馬上滿足,不會等待,也不會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取,只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4)周圍人的影響

孩子和誰生活在一起,在生活習慣、性格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家裏有急性子的人,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會形成急性子的性格,什麼事都着急,很難靜下來和慢下來。性格一旦定型,基本很難改變。

媽媽要學會壓制伸手的慾望,在寶寶1歲前就要佈局

1)媽媽先要慢下來

都説育兒先育己。很多寶媽有種焦慮感,總怕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慢。

翻身晚了、爬晚了、走路晚了、説話晚了。甚至媽媽親自上陣幫忙,包攬了孩子的方方面面。這樣做只會加深焦慮,媽媽自己要先慢下來,情緒穩定,做什麼之前先想好,這樣教育孩子的時候才能從容,也給孩子樹立示範。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2)與孩子多建立溝通

1歲以下的寶寶也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緒,月齡大一些的寶寶已經能明白父母的一些簡單指令。父母平時要注意和寶寶多溝通、交流。

在吃飯時,可以説:寶寶慢慢吃,我們一口一口吃。

在剛學會走路時,可以説:寶寶慢一點,不要着急。

日常交流,可以説:寶寶想要什麼,指給媽媽,你發脾氣,媽媽不知道你要什麼呀。

這樣的不斷灌輸,日積月累,孩子知道怎麼做和表達,他的急性子就會越來越少。

3)通過遊戲增加耐心

可以在日常中,可以引入一些遊戲,讓1歲以下的寶寶學會等待。

比如拿積木或者其他玩具,和寶寶一起輪流分,媽媽一個,寶寶一個,這樣一圈一圈輪下來。還可以在門上或者櫃子上,貼一些彩色紙膠帶,讓寶寶撕下來,會非常有成就感。既鍛鍊手指的精細動作,也鍛鍊寶寶的耐心,體會慢下來做一些事情的樂趣

歸根到底,在育兒的過程中,有問題需要父母引導孩子修正過來,而不是居高臨下地命令、抱怨。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慾望,1歲前就要佈局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