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 尔·古斯塔夫·荣格曾经提出了一个人著名论断:“性格决定命运。”他强调,孩子的性格会影响孩子一生。
很多父母会发现,宝宝的性格是天生的,从小就能表现出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正常的。但要警惕的是,不能让性格的某一特点无限制地发展,否则很容易产生缺陷性格,影响正常发展。
家有“急性子”宝宝,妈妈被指使团团转,依然大吵大闹
前几天同学聚会时,都带着孩子一起去了玉姐家,5、6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玩,大人们在一旁边看着边聊天。
不一会有孩子哭了,过去一看,原来玉姐家的宝宝看有的孩子拼图拼得慢,就抢过去帮着拼好了。正在玩的孩子被打扰后,就哭了起来。玉姐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宝宝是个急性子。
随后宝宝“急性子”这点算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吃水果时,玉姐拿餐具晚了,哭闹;玩积木时,搭两次没搭好,哭闹;吃饭时,汤有些热,哭闹;要喝水,妈妈正在端东西让等一下,哭闹。
“急性子”孩子不停地指使妈妈,稍微晚一点就大哭大闹,玉姐也很苦恼,自家宝宝性子太急了,不知道怎么改正过来。
宝宝“急性子”是多种因素造成,后天的影响是关键
1)天生的急性子
宝宝生下来后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宝宝天生就是个急性子,具体表现在:吃奶慢了就大哭不止、刚站稳就想走、走几步就想跑、吃饭不嚼几口就下咽、总把快点挂在嘴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格愈加明显。
2)家长过多干预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有独立意识,想要自己控制一些事物,或者做一些事情。但有些家长过多地进行干预,如:抱孩子、喂饭、喂水、拿玩具等。想要打破父母的“干预”,孩子只能是通过着急来表示不满。
3)孩子的自控力差
“急性子”的孩子其实就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3岁以下的宝宝是冲动的,如果想要的没有马上满足,不会等待,也不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只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4)周围人的影响
孩子和谁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家里有急性子的人,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形成急性子的性格,什么事都着急,很难静下来和慢下来。性格一旦定型,基本很难改变。
妈妈要学会压制伸手的欲望,在宝宝1岁前就要布局
1)妈妈先要慢下来
都说育儿先育己。很多宝妈有种焦虑感,总怕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慢。
翻身晚了、爬晚了、走路晚了、说话晚了。甚至妈妈亲自上阵帮忙,包揽了孩子的方方面面。这样做只会加深焦虑,妈妈自己要先慢下来,情绪稳定,做什么之前先想好,这样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从容,也给孩子树立示范。
2)与孩子多建立沟通
1岁以下的宝宝也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绪,月龄大一些的宝宝已经能明白父母的一些简单指令。父母平时要注意和宝宝多沟通、交流。
在吃饭时,可以说:宝宝慢慢吃,我们一口一口吃。
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说:宝宝慢一点,不要着急。
日常交流,可以说:宝宝想要什么,指给妈妈,你发脾气,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呀。
这样的不断灌输,日积月累,孩子知道怎么做和表达,他的急性子就会越来越少。
3)通过游戏增加耐心
可以在日常中,可以引入一些游戏,让1岁以下的宝宝学会等待。
比如拿积木或者其他玩具,和宝宝一起轮流分,妈妈一个,宝宝一个,这样一圈一圈轮下来。还可以在门上或者柜子上,贴一些彩色纸胶带,让宝宝撕下来,会非常有成就感。既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也锻炼宝宝的耐心,体会慢下来做一些事情的乐趣。
归根到底,在育儿的过程中,有问题需要父母引导孩子修正过来,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命令、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