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在襁褓中的寶寶,他對你笑的時候會吐着泡泡。你摸一下他,寶寶身體軟呼呼的,小小的,簡直是可愛極了,讓人愛不惜手,抱在懷裏怕摔了,捧在手裏怕碎了。
然而等孩子大一點後,家長可能就要開始頭痛了,尤其是3歲的孩子,每天在你耳邊吵吵鬧鬧,不讓他幹什麼就偏要幹什麼。還要問你很多的問題,10萬個為什麼都解答不了,每天吵得就像是有千千萬萬只小蜜蜂嗡嗡在你耳邊叫一樣,讓你煩得不得了。
在一檔欄目中,有一個叫波比的3歲小朋友,他從來不會好好吃飯,每次吃飯的時候,不是在玩就是忙着怎麼玩,一次,波波的爸爸給了波比一根勺子,想讓波比好好吃飯,但是波比把勺子含在嘴裏,而且還咬着勺子左右甩來甩去,玩得不亦樂乎,波比爸爸氣得反手就在一巴掌甩在波比頭上。事後,波比爸爸也很後悔,表示不應該這樣打孩子,但是真的被孩子氣狠了,忍不住了就打了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孩子很調皮,這種調皮還具有攻擊性的時候,家長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出手教訓孩子。等家長冷靜下來後,又開始後悔、反省,陷入自我厭棄的情緒中。但是,當孩子下次調皮的時候,家長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
為什麼會反覆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首先,我們要先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生氣打孩子,因為孩子太調皮,不能按照我們希望的樣子好好聽話。那麼為什麼孩子調皮、不聽話呢?
因為,孩子3歲的時候,正是覺醒自我意識觀念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只知道“自我意識”觀念,不能理解和體諒他人,自然就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做錯了什麼,又為什麼會做錯。孩子自己也想知道為什麼大人會生氣,但是家長卻在拒絕教育孩子,從而錯失了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在一項研究孩子幾歲最可怕的項目中:約有50%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最可怕。也就是説,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孩子3歲是最可怕,最調皮,也最難教育。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擁有基本的“自我意識”觀念,他會給自己立下一些規矩,玩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吃飯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就連出門玩耍也要在固定時間出門。孩子在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一旦你破壞了這個規矩,孩子就會很生氣,然後開始向大人反擊,他們通常會發脾氣,破壞家裏的物品,打擾大人工作。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家長抗議,希望家長能夠理解和尊重自己。
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視頻裏是一個孩子的獨白:
早上起來,我想自己穿衣服,有人卻説:你不會,我來。這樣讓我很難過。
我想自己下牀,但是有人卻説:你太慢了,我抱你。這讓我沮喪。
我想自己玩積木,有人卻説:不要那樣玩,要這樣玩。這讓我挫折。
我放下積木,想去摸摸哥哥的玩具車,有人卻説:不行,要輪流玩。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是大人的語氣讓我難過。
我哭了,我想要抱抱,卻告訴我:你沒事,就自己一邊去玩。
我剛開始玩了,卻告訴我:時間到了,要收拾好玩具。
我不被允許自己穿衣服,我不被允許控制自己的身體,不讓我去我想去的地方,現在又告訴我,要我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有人可以教我一下嗎?比如從哪裏做起?我開始變得緊張和害怕。
吃飯了,我想自己吃,卻聽到:你太小了,我餵你。這樣會讓我感覺自己很渺小,飯不停的喂到我嘴裏,我討厭這樣,我開始扔東西,哭鼻子,想從餐桌上下來,但是沒有人放我下來。我失去了掌控,我哭得更厲害了,但是沒有人尊重我的需求。
爸爸媽媽卻還要我學會:你要學會分享,你要學會控制情緒,你要學會耐心等待。但是,我根本不會這些,這讓我很難過、很傷心。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我們在要求孩子要這樣那樣做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想原因?我們都很愛孩子,甚至希望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但是我們不懂孩子。我們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有時候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對孩子來説可能就是討厭的東西。
孩子前一秒想要去玩,後一秒又反悔了。可能你會認為孩子在挑戰你的“底線”,讓你又氣又無奈。但是孩子可能是想告訴你:你讓我做選擇真的好難。孩子在搞破壞,你控制不住怒火打了孩子。但是孩子會很無辜,甚至不知道這做錯了什麼,他希望大人可以告訴他。
比如,孩子玩過的玩具,總是丟了一地,你剛收拾好,孩子一過來,就“嘩啦”又是一地。你第一反應是怒吼孩子:“不要亂丟玩具”。然而孩子是不理解的。那麼你可以告訴他:‘我們一起收拾玩具吧!如果你只是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那樣做,孩子是不理解的,你必須要讓孩子親身體驗過、感受過,直接教孩子應該怎麼做,他才能認真聽進去,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裏又應該怎麼處理問題。
又比如,孩子拿起畫筆到處亂畫時,你可以告訴孩子應該畫在紙上。讓孩子理解,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把特定的行為和特定的環境聯繫一起。
孩子3歲,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們希望一切都能夠掌控,能夠掌控自己可以穿衣服,可以玩想玩的玩具,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他們對領土意識也很強烈,不希望有人可以入侵自己的領地,包括孩子的所有物,一旦孩子所有物認為被侵犯了,那麼孩子就會具備攻擊性,用自己的力量去防禦去保護自己的東西。如果家長因此認為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調皮搗蛋,那麼真的是太早下定論了,而且還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心。
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1.父母要及時跟孩子溝通
很多父母所謂懂孩子,其實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根據自己的意願、經驗來下結論。但是,要了解和懂孩子並不是只要你認為就可以的,我們必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以孩子的視覺來判斷、下結論。那麼,父母就需要經常跟孩子溝通,只有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父母才能根據孩子的意願下結論,才能成為懂孩子的父母。
2.父母應該適當放下“雙手”,放下你的“控制慾”
父母為孩子好,真是操碎了心,擔心孩子吃不飽會餓壞身體,影響健康成長;擔心孩子不懂事,影響社交能力;擔心孩子不聰明,上幼兒園會被欺負。父母總有很多擔心又緊張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父母真的是太焦慮了。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甚至可以説是很聰明,他們缺乏的就是一個表現的機會,而大多數父母卻不給孩子機會,挫敗了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否定了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不要緊張過度,應該適當放下“雙手”,抑制你的“控制慾”給孩子一個展示的機會。這樣做,不但能夠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還能讓父母放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