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練太極拳,讓你身體能量大增
太極拳具有健身、修身、醫身、樂身和防身五種功效,涉及哲學、力學、中醫學、兵學和美學五大領域。
太極拳涉及這麼多領域,加上幾十個複雜的動作、眾多的要領和無過不及的“度”,如果不通過緩慢均勻的練習,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其精髓的。
我起初不明白太極拳的內涵,也不知道怎樣掌握其要領,學拳學劍,只模仿外形動作,學了一套又一套,只求數量和多花樣多,沒有在練拳質量和內功上下功夫。
近十年來,我舍掉了原學的十幾個拳劍套路,專門練傳統楊式85式這一套,反而覺得有學不完練不完的東西,不斷有新的收穫,也逐漸體會到緩慢均勻地慢練比快練和跟隨音樂行拳的效果更好,歸納起來,有以下好處。
慢練有利於領悟太極拳立身中正安舒、全身放鬆、節節貫穿、上下貫通等精髓,克服快練時容易出現的上體不正、前俯後仰、左右晃動、肢體僵硬等問題。有位太極高手説,中定放鬆是太極拳入門的基本要求。
按我的理解,“中”就是立身中正,上下一條線;“定”就是身軀不能隨便晃動,要定得住;放鬆是太極拳的靈魂,從心意到肢體,裏裏外外都要放鬆。然而在明白了這些之後,要做到身知體悟,還需要有一個很長的習練過程。
我年輕時就有點駝背,生理上的缺陷一直妨礙我掌握立身中正的要領,為此,我不論習拳練功,還是日常坐立、行走或看書寫字,都注意頭正身直、尾閭中正,慢慢地腰身比過去直了很多,現在是老頭了,反倒幾乎不怎麼駝背了。過去窩胸駝背,習慣性低頭,“神”提不起來,現在頭往上領,精神有了,身直了、也就中正安舒了。
慢練有利於腹式深呼吸,即呼吸深長氣沉丹田。楊澄甫《太極拳説十要》中明確指出:“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
拳友中有各種不同的練法,有的主張有意識氣沉丹田,有的主張意守丹田,有的主張自然呼吸不用守,還有的主張似守非守。
我本人的體會是,初練時以自然呼吸為好,動作熟練後,待能緩慢均勻全身放鬆地練拳時,意念中只要稍鬆口氣之意,就能由自然呼吸過渡到腹式深呼吸,此時丹田似守非守,身上手上都會有內氣充盈之感。
凡腳底、身上、手上出現的發熱、發麻、發脹、蟻爬等,都是應該伴有的正常感覺。
慢練有利於分清虛實,穩定下盤。楊澄甫強調“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
我的體會是,如果把中定放鬆當作入門的第一步,那麼,下盤功夫就是第二步了。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下盤功夫是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基礎不牢,就如空中樓閣,見風即倒。那麼怎樣才能練好下盤呢?
我自編了一首口訣:“兩眼平視靜心身,提頂吊襠腰胯沉,實腿支撐穩如柱,虛腿邁步才輕靈。”所有跟我學拳的拳友,我都是用這□訣幫他們加強記憶的。練拳兩腿輪換移動重心,全身像是坐在一條腿上打拳,重心的移動要緩慢均勻。
虛實分得清,實腿就會越來越沉穩,虛腿就會越來越輕靈。如果能感到每一個動作都是一個八面支撐的樁功,就達到了既練了拳,又練了功的理想效果。太極拳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就是在緩慢均勻移動重心和分清虛實中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