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環境的改變,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病成為臨牀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並且越來越年輕化,隨之而來的腹脹、 腹痛、反酸、噯氣、嘔吐、食慾下降、營養不良等不適,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相信不少人都有切身體會。
一、吃新鮮、乾淨的食物
食用不潔食物,可能會誘發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等疾病危害身體 健康,因此必須保證食材新鮮、乾淨,不吃無衞生保障的食品,不吃“三無”產品的食物, 不食用垃圾食品,不去衞生條件較差的路邊攤買食品,儘量避免在外就餐;
養成良好 的個人衞生習慣,勤刷牙保持口腔衞生,飯前便後洗手,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食物, 保證餐具和食品的衞生;不吃發黴、過期、變質的食物,不吃隔夜變味的飯菜;食品保 藏以冰箱冷藏為好,但冰箱不是保險箱,超期儲存的食物容易感染各種細菌,因此應在保質期內食用。
前一段時間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由此可見吃新鮮乾淨的食物是多麼重要。
二、科學養胃飲食
注意膳食均衡,合理控制三大營養物質比例,碳水化合物佔 50-60%,脂肪佔 25-30%,佔蛋白質 10-15%,主食精細,如米飯、精面做成的饅頭、麪條, 多食蔬菜、水果,適當增加豆類、牛奶、魚、肉、蛋的攝入。
低脂飲食,否則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等不適;減少食鹽攝入量,從而降低胃粘膜損傷風險;少食或不食燻醃食 品、燒烤食品、醃菜、泡菜,減少亞硝酸鹽物質的攝入,從而減少胃癌的發病風險;
儘可能少吃含纖維較多和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紅薯、洋葱、蒜苗、蘿蔔、芹菜、韭菜、蔗糖等,這些食物容易使患者有飽脹感。
三、控制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
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損傷胃粘膜,併發急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長期刺激性食物攝入部分患者甚至可 能出現胃粘膜腸化、不典型增生,最後癌變,因此應減少攝入,刺激性食物包括酒、辣 椒、芥末、胡椒,咖啡、濃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檳榔、香煙等。
四、避免不能耐受的食物
機體對某些食物比較敏感,或者對某些食物過敏不能 耐受,不可食用,否則可能引起蕁麻疹、嘔吐、肚痛、肚瀉等不適。常見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雞蛋、小麥、玉米、堅果、大豆、花生、蝦、蟹和貝類等,每個人體質不同,因此都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特徵決定吃哪些東西有利於健康。
五、正確烹調加工
食物要加工得細、碎、軟、爛,方有助於消化,故烹調方法中多采用蒸、煮、燉、燴、煨等,避免大火熱炒、油炸,要求食物要精工細作以保護胃粘膜;宜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減少動物油脂攝入。
六、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食不宜過快、過燙、過冷、過硬、 過甜、過酸,避免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不吃早餐、晚餐過多,避免邊工作邊進食,避免餐後半小時內平躺休息。如果進食過多過快,會損傷胃粘膜及其自我保護機制,細嚼慢嚥不僅減少食物造成的損傷和刺激,還可反射性引起唾液、胃液、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為食物消化提供有利條件;
過燙、過冷、過硬、過酸的食物均可刺激胃粘膜,長 期刺激引發胃病;進食過多,超出胃的消化能力,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脹、反酸、 噯氣等不適;邊工作邊進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食慾,還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引起 消化不良;餐後立即平躺增加胃食管反流病風險。
最後,建議平時注意規律的飲食,能使胃腸道有規律的蠕動和休息,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腸道的功能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一定程度上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