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孩子愛玩,特別是在1到6歲的孩子,他們屬於嬰幼兒時期生理心理發育的萌芽階段,對於外界有着強烈的探知慾。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都靠感覺來指示自己的行為,行為就是孩子的語言,這個時期孩子特別喜歡地上玩,另外很多孩子也喜歡搞破壞。
這時家長們都以為孩子是太頑皮或者不聽話導致的,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因為他們不會通過語言,情緒來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家孩子的一件事,自己因為有朋友結婚,就去參加朋友的婚禮了,讓爸爸在家裏照看孩子。
等到自己下班回來後,讓自己大吃一驚,客廳裏全是麪粉,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糾纏着,孩子的臉上也全塗滿了麪粉。
上去詢問才知道,爸爸在中午給孩子做飯,嫌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玩,不放心,便帶着孩子一起在廚房,自己做飯,讓孩子在旁邊玩。
吃完飯,自己去幫孩子整理牀鋪了,先讓孩子在客廳裏自己玩,結果出來時,不知道孩子怎麼弄了許多的麪粉在這裏。
想着肯定是孩子剛剛在廚房發現了麪粉的位置,對於這些麪粉比較好奇,看着白白的想塗在自己臉上玩,結果就成這樣子了。
媽媽對此也是無話可説,看着爸爸還在一臉認真的教育着熊孩子,心疼麪粉,也對自家孩子的玩法無法理解,也真是無孩子不有啊!
孩子為什麼喜歡搞破壞?
1.無法控制的探知慾
孩子在幼年時期都喜歡探索外界事物,他們一旦對於某個東西感到好奇的話,就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它,所以就會常常出現搞破壞的事。
孩子一般好奇心都比較強,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子,想要去學習接觸外界事物,他們在玩的時候一般不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在他們的眼裏,覺得只有實現目標是最重要的。
2.喜歡動手
搞破壞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較外向,活潑好動,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因為不去做就會不舒服,會產生認知混亂。
因為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只有通過動手才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般他們都會拆東西,搬東西,看到什麼就玩什麼,物品在他們眼裏只是玩具。
3.尋求注意
有些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得不到爸媽的關注,如果孩子的自尊心特別強的話,孩子都會選擇通過搞破壞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像孩子在考完試之後,得到了一個高分,想去向爸媽炫耀,結果爸媽忽視了他,直接批評孩子,這時孩子內心就會感覺不滿。只有通過毀壞家中的東西,父母才會關注自己,及時教訓了自己,那也是一種注意。
爸媽如何引導孩子的行為?
1.關注孩子內心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爸媽和其他人的愛,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位情感導師,所以爸媽要主動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及時關注孩子的行為。
爸媽在平時多和孩子談心,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交友,可以放下身段,加入到孩子的交友圈中,不要只是無聲的訓斥孩子。
對於孩子的喜好要及時給與支持,不要讓孩子來主動地詢問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己父母滿滿的愛,這樣孩子就不會選擇搞破壞來讓爸媽關注自己了。
2.陪着孩子一起互動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所以説父母要參與孩子的活動遊戲中,和孩子一起創造快樂,共享快樂,這樣孩子的就不會去憑藉自己的感覺去感知外界了。
平時在家裏,除了學校的遊戲活動,爸媽也可以和孩子在家裏一起玩,比如玩親子游戲,孩子感興趣的魔術還有模仿電視上的場景都可以。在玩的時候,爸媽不要做主導,讓孩子在裏面成為個小大人,有主導權。
3.分清事情大小,及時教育
每個孩子的年齡階段不同,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也就不同,做的事也會不一樣,所以爸媽要注意孩子的行為,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教育引導。
當孩子拆玩具,把地毯踩髒這些事時,爸媽可以不用教育,當孩子把餐具打翻,亂用媽媽的東西,這時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了。可以先用語言教育,然後行動教育,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小小的懲罰,讓孩子慢慢的改變。
孩子愛玩雖是天性,玩有助於孩子開發大腦,鍛鍊性格,但也需要爸媽注意孩子愛玩的後果,分清輕重。
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對於孩子異常的行為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成為家庭的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