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作者:公開課白小哲,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中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湯。

鯽魚湯、烏雞湯、大骨湯、豬腳湯……對湯的痴迷,已經深深鐫刻在我們的飲食文化裏。

許多人喝湯,不僅是為了滿足味蕾,還因為喝湯“滋補、營養、對身體好”:

“小孩子多喝大骨湯,補鈣!”

“感冒了喝碗雞湯,有營養,補!”

“懷孕了要喝鯽魚湯,對寶寶好!”

在許多人眼裏,“十全大補”的湯,完勝各種藥品、補品、營養品。

一碗簡簡單單的湯,真有這麼神奇嗎?

“滋補”的湯裏,到底有什麼?

有人説: “十分營養七分湯。”

在他們看來,經過數小時燉煮的湯,已經吸收了食材裏的各種營養,是滿滿的精華。

至於剩下的燉材,就成了沒什麼營養價值的“湯渣”。

這可能是對湯最大的誤解。

燉湯時,食材裏的營養元素,其實很難溶解在湯中。

也就是説,無論是燉了幾個小時的湯,其中的營養都非常有限,遠遠比不過食材本身。

換句話説,一鍋肉湯的精華,其實還是在肉裏。

比如最常見的瓦罐雞湯,100g湯裏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3g。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瓦罐雞湯營養成分表

而雞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9.3g/100g,大約是雞湯的15倍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雞肉營養成分表

也就是説,吃2兩雞肉就能獲取的蛋白質,需要喝七八碗雞湯,才能勉強打個平手。

這樣一看,比起喝雞湯來滋補,顯然直接吃肉更划算。

還有很多人從小信奉的“大骨湯補鈣”,也沒什麼依據。

研究顯示,豬骨湯中的鈣含量非常低,平均只有1.0~1.2mg/100ml,而且人體很難吸收,對於補鈣的意義不大。

相比之下,鈣含量高達125mg/100ml的牛奶,補鈣效果要出色得多,也更加便宜、方便、健康。

想補鈣,與其費心費力熬一鍋湯,還不如直接來杯牛奶。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某品牌牛奶營養成分表

如果只是營養價值不高,喝幾口鮮美的湯,能滿足一下味蕾,倒也沒什麼。

可最大的問題在於,湯裏的脂肪、鹽和嘌呤太多了。

日常飲食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湯,都漂着一層油花,昭示着極高的脂肪含量。

號稱“大補”的奶白色高湯,更是脂肪的重災區。

豬骨、魚肉、雞肉等食材,本身就富含脂肪,在加熱的過程中溶解出的蛋白質和磷脂,又恰好起到了乳化劑的作用:

把油和水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奶白色。

看上去香濃誘人,喝進去的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油。

除了脂肪含量高,湯的含鹽量也不容小覷。

一碗(200ml左右)湯的含鹽量,就大概有2g左右,佔了每日推薦攝入量(6g)的1/3。

喝碗湯,再隨便吃點菜,就很容易鹽攝入超標。

同樣可怕的,還有湯裏的嘌呤。

各種海鮮、肉類都屬於高嘌呤食物,而嘌呤可溶於水。

煲湯過程中,肉裏的嘌呤會不斷溶解到湯裏。時間越長,湯裏的嘌呤含量就越高。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煲湯時間越長,其中嘌呤的含量越高

本以為喝湯大補,現實卻是營養沒多少,反而喝了一肚子脂肪、鹽和嘌呤。

期望中的滋補效果很難達到,還會帶來風險、損害健康。

高鹽、高脂、高嘌呤,真的傷腎

腎臟是體內的“垃圾處理廠”,人體代謝產生的各種廢物,都需要腎臟來收拾清理,排出體外。

機器長期高強度運轉,很容易出現問題。

如果腎臟一直超負荷工作,內部的零件就會損耗。

攝入湯裏大量的嘌呤、鹽,都是在給腎臟增加負擔。

時間長了,腎臟不堪重負,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

拿嘌呤來説,它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體內大約70%的尿酸,都是通過腎臟來排泄的。

長期吃高嘌呤食物,體內尿酸過多,如果超出了腎臟的承受限度,無法及時排出,就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癥。

無法及時排出的尿酸結晶滯留在體內,一部分堆積在骨骼、關節處,可能導致痛風。

還有一部分會沉積在腎臟組織裏,對腎臟造成損害,導致尿酸性腎結石的形成。

研究發現,痛風患者的腎結石發病率約為22.50%,遠遠高於非痛風者的3.75%。

結石會引起尿路梗阻,還有可能引發腎絞痛、血尿、腎盂腎炎等疾病。

此外,尿酸鹽結晶也可能直接影響腎小管和腎小球,增加慢性腎炎的風險。嚴重的,甚至會誘發腎功能衰竭。

數據顯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

隨着血尿酸的增高,慢性腎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而生存率顯著下降。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血尿酸水平超過正常範圍或者正常高限時,多種伴發症的發生風險增加

血尿酸水平並不是在某一天突然上升的。

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症狀發作之前,尿酸結晶已經在體內沉積了多年。

而日常飲食中攝入的嘌呤,其實都在給腎臟健康埋下隱患。

湯裏過多的鹽,同樣會傷腎。

在燉湯的時候,肉的味道往往要比湯淡一些。為了讓肉的味道剛剛好,燉湯時都會多放一些鹽,醬汁、味精等調味劑,也無形中增加了湯裏的含鹽量。

按一般人的口味計算下來,湯本身的含鹽量,大約有1% ,也就是每喝100ml的湯,就攝入了1克鹽。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鹽攝入量,是每人每日不超過6克。

我國目前食鹽攝入量是每日人均10克以上,藏在湯裏的“隱形鹽”,成了許多人鹽攝入的重災區。

高鹽飲食和血壓升高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受試者24小時尿鈉排泄量中位數每增加2.3 g(100 mmol/d),收縮壓/舒張壓的中位數就會平均升高5~7/2~4mmHg。

因為腎臟的血液供應很豐富,它的基本單位腎小球,就是一個微血管團。

血壓升高的時候,可能人沒有感覺到明顯的不適,但全身的血管已經在經受着高壓的考驗。

與血管功能關係密切的腎臟,承受的壓力就更大。

腎臟,不僅對血壓的變化非常敏感,還參與了血壓的調節。

數據顯示,隨着血壓水平升高,終末期腎病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

對重度高血壓患者來説,終末期腎病發生率是正常血壓者的11倍以上。

高脂、高鹽、高嘌呤的湯,會給腎臟帶來不小的負擔。

這也就是為什麼,腎臟病人是要限制湯的攝入量、含鹽量的。

除了給腎臟帶來傷害之外,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卒中……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會受到日常的飲食的影響。

經常喝湯的習慣,無疑會在其中起到不小的負面作用。

健康喝湯,注意這幾點

湯並不像大家想象得那麼健康營養,但也不需要對它避之不及。

長期食用高嘌呤、高鹽食物,確實會增加高尿酸、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對腎臟造成傷害。

可這些疾病本質上還是身體功能出現了問題,是生活規律、長期飲食習慣等帶來的結果。

偶爾燉一鍋蓮藕排骨湯、豆腐鯽魚湯,飽飽口福,温暖又舒心,是沒什麼大礙的。

不過注意要適度,不能天天喝、頓頓喝。尤其是對於高尿酸、痛風患者來説,要儘量少喝湯。

經常用來煲湯的肉類、海鮮、動物內臟等等,嘌呤含量都比較高,高尿酸人羣應該儘量限制食用。

另外,燉湯本身也屬於高鹽高脂的飲食,高血壓患者、老年人、肥胖人羣最好也適當少喝。

如果還是想在喝湯的時候追求一下健康,可以在燉煮的時候少放一些鹽,清淡一些,保留食材的本味。

喝的時候最好撇去表面的浮油,減少脂肪的攝入。

最重要的是,喝湯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吃肉。

湯只適合品品味道,要想追求營養,還是吃肉更管用。

畢竟,肉才是一鍋湯裏最有營養的部分,丟掉就浪費了。

除了常喝的肉湯,一些素湯也可以多多嘗試,比如青菜豆腐湯、菌菇湯。豆腐的蛋白質、鈣含量都不低,菌菇的膳食纖維也很豐富,都是很好的食材選擇。

我們對於食物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誤解。

這些誤解可能來自於個人感受,可能來自於口口相傳,但大多都沒有科學依據,也並不適合拿來作為指導生活的準則。

比如深入人心的“骨湯補鈣”的説法,其實也是出於中國人傳統樸素的“吃啥補啥”的邏輯,缺乏有效的證據支撐。

我們不需要賦予某種食物過多的功效、價值、意義,把它捧上神壇。

下次再被媽媽勸着喝湯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她説:

“媽,喝湯真的不如吃肉!”

參考資料:

[1]榮勝忠, 鄒立娜, 王國棟, 等. 涮火鍋過程中肉、蝦和湯中嘌呤含量變化研究[J]. 衞生研究, 2012(06):141-143.

[2]蔣卓勤, 王充, 王儉, et al. 不同烹調方法對骨湯中鈣含量的影響[J]. 食品科學, 1999(03):65-67.

[3]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3, 29(11).

[4]曾小峯,陳耀龍.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J].中華內科雜誌,2016,55(11):892-899.

[5]於清,李長貴,韓琳.痛風患者腎結石發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05):71-72.

[6]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中國心血管雜誌,2019,24(01):24-5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95 字。

轉載請註明: “堅持喝湯一個月,我的腎崩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