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温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這個時節乾燥的氣候很容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因此,秋季養生關鍵就是要防燥。
什麼是秋燥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在秋天感覺到乾燥的狀態,其實具體是指人在秋季受到邪燥之氣侵擾,進而引起的身體不適。秋燥可以劃分為感受秋涼燥和温燥,涼燥經常出現在深秋,天氣轉涼之後,而温燥則在初秋天氣尚熱的時候比較多見。
秋燥的具體表現
(一)在秋天來臨之後,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聲音沙啞的情況,尤其是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斷有沒有秋燥的地方。
如果我們感覺到喉嚨乾啞,而且出現了口腔潰瘍,在晚上還容易咳嗽,影響睡眠,那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這種咳嗽久久不愈,甚至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
(二)秋燥會導致鼻子變得敏感,因為秋天的空氣濕度低,比較乾燥,所以鼻黏膜也會比較幹,這就導致我們總是忍不住用手去摳,而乾燥的鼻黏膜上又分佈着很多毛細血管,這一摳就容易摳破,引起鼻出血。
(三)到了秋天,女性在護膚品方面也會做出一些變化。
比如説原來夏天只用塗水乳就好了,但是到了秋天,就要拿出精華面霜了,因為秋燥會導致皮膚缺水,乾燥起皮,甚至引起瘙癢,讓人忍不住想撓。所以需要及時塗抹保濕護膚品,緩解瘙癢乾燥。
四)頭髮也會很乾燥,變得枯黃,而且還容易分叉打結,大把掉落。
五)體內水分過度流失,還會影響腸胃功能,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的情況。
由此可見,秋燥不僅僅是身體乾燥,還會可能引起咳嗽、鼻出血、皮膚乾燥、頭髮枯黃。便秘等問題,可以説對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
那麼,想要解決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積極養生,潤肺防躁。
比如説喉嚨乾燥,就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至少補充八杯水,再比如説鼻子敏感,可以買個空氣加濕器,並且剋制挖鼻孔;還有頭髮乾枯,可以塗抹護髮精油等。
穴位按摩緩解秋燥
秋天,燥氣當令,容易傷津耗液,同時因為人們在夏季過多的發汗耗液等原因,人們很容易出現唇乾舌燥、咳嗽少痰、聲音嘶啞、鼻燥出血、大便乾結、皮膚乾燥瘙癢等諸多症狀,俗稱“秋燥綜合徵”。《內經》指出“燥者潤之”,防治秋燥應從“滋陰潤燥”入手。太淵穴
滋潤肺陰首選太淵穴,位於手太陰肺經上。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取太淵穴時,可以仰掌,在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者中即是太淵穴。肺主氣,主宰一身之氣,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肺的元氣所發之處,是人體中氣的大補穴位。刺激太淵穴對於肺氣不足引起的咳嗽、胸悶及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較好的效果。穴位按摩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陰虛是則能滋陰潤燥。按摩時,在太淵穴處揉按2-3分鐘,力道要適中,每天可操作兩次。如果感覺到胸悶呼吸不利,爬樓梯時上氣不接下氣可以立刻按揉太淵穴,有較明顯的緩解效果。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此穴是手太陰肺經的滎穴,是強肺養生要穴,這個穴位具有清肺泄熱利咽止痛的作用,對於緩解秋燥引起的熱咳、乾咳效果最好。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肺與大腸相表裏,有宣肺清熱、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咽喉腫痛、失音。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太沖穴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説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按摩手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約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