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歲是關鍵十年
“七十三八十四,有病不好熬過去。”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認為,七八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坎兒”,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段摔了跟頭,生命終止;也有不少人健康闖過去,走向長壽。也許有人會説,這沒科學道理,過於迷信,但我國2015年老年人口抽樣調查結果發現了相似的規律:總體來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70歲後開始出現緩慢下降,但在80歲後,變化明顯加速。所以,要成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七八十歲這一階段的健康尤為關鍵。
既是壽命危險期,也是長壽關鍵期
70歲被稱為“古稀之年”,但現在70歲老人已不再“稀少”,活到80歲也是常態。2015年全國人口抽樣(1%)調查數據顯示,70~79歲的老年人口比例已佔所有老年人口的28.3%,80歲及以上的佔比也達到11.79%。隨着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23年時,我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將增長到3000萬人。調查還對老人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70歲之後的老人,健康狀況會隨年齡逐漸下降,尤其是80歲之後的老人,“不能自理”的佔比會快速增加。
以色列的學者也發現,在70~7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每月平均會有兩次健康問題,而80~8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每月的健康問題卻與50~59歲年齡段的人一樣穩定。就幾種老年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來説,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呈下降趨勢。科學家由此認為,七八十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關乎壽命長短,既是壽命危險期,也是長壽關鍵期。
年紀增大,失去也會增多,各種失去不僅讓老年人負面情緒增加,還使其免疫力下降,帶來更多健康風險。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發現,失去親人一段時間內,人體一種名為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細胞功能會受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會更脆弱,並很難恢復。
吃動意願被打消,社交半徑在變小
衰老不是疾病,它是機體隨年齡增長出現的生理結構和身體機能的退行性改變,表現在對環境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進行性衰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朱平表示,70歲到80歲的老人無論身體還是心理層面,都存在獨有的特點。
細胞減少,器官功能下降。隨着年齡增長,細胞減少會加劇,75歲老年人的細胞減少約30%。由於細胞的萎縮、死亡及水分減少等,老年人各器官重量和體重也會減輕,肌肉、性腺、脾、腎等減重尤為明顯,這會直接影響器官儲備能力,使人體適應力和抵抗力減退。
味覺嗅覺減退,影響食慾。老年人常説胃口不好,這其實並非只是胃腸功能的問題,很可能是體會不到美食的樂趣所致。60歲以上老年人約有一半味蕾萎縮,75歲以上的約80%味蕾喪失,對酸甜苦辣的敏感性減退,對鹹味尤其遲鈍。通常從50歲左右開始,嗅黏膜逐漸萎縮,60歲以後失去正常嗅覺的約20%,70歲以後急劇衰退。除了聞不到香、嘗不到味,即使用筷子夾起食物,又會因為牙齒鬆動、牙齦萎縮等而“吃不了”“咽不下”。
肌肉肺活量下降,影響健身動力。老人器官功能下降,肺也難逃一劫。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成輊介紹,肺變小,氧氣利用率會降低,75歲最大肺活量和氧攝入量相當於30歲的40%。此外,在細胞衰老過程中,肌細胞衰老最明顯,75歲後,老年人肌細胞數減少達30%,握力相當於30歲的55%左右。所以,老年人即使想運動,卻沒有足夠的肺活量和肌肉力量來支撐,也容易因無法達到以前的運動強度而沮喪。
心理層面,被迫面對失去和衰老。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分析説,古稀之人經歷風雨七十載,從曾經工作時的熱情高漲到退休後的平淡如水,行動力越來越差、被特殊照顧,內心逐漸感到無能為力,衰老感變得強烈。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面對失去,親人、朋友的離去讓他們越發孤獨。孤獨感和衰老感讓老人逐漸不願走出房門,社交半徑開始減小。很多老人還慢慢產生了“不想活這麼久”或“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想法,加深了負面情緒。對這些老人來説,長壽可能已不再是享受生活,反而成了“負擔”。
七老八十不應被“老”束縛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年長才是長壽的標誌,於是,很多人被“年紀大”“老”束縛住了。其實,即使到了七十多歲,老年人仍然在成長的路上,是學習生存智慧的“老小孩”。他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無限的可能,這不僅需要老人拋卻觀念的枷鎖,也需要社會甩開偏見,消除刻板印象。要想長壽,首先要看基因和遺傳因素,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部分。但長壽的後天因素就在於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可以干預的部分。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出調整,過好七八十歲這關係長壽的黃金10年。
飲食:食物多樣、少食多餐。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老年人飲食上要做到食物多樣化並主動飲水,如有消化不良等問題,可做得細軟些,少量多餐,保證能量攝入,降低營養不良的風險。朱平建議,老年人不用過度苛求減重,體重指數應不低於20千克/平方米;要格外控制鹽、味精、蠔油等調味品的用量,可適當加香料來豐富菜餚風味;用餐時儘量細嚼慢嚥,充分提高味覺感受。如果老年人出現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等問題,可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強化食品或補充劑。
運動:儘量户外健身,增加力量運動。朱平表示,户外運動利於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但運動量要以體能和健康狀況為準,確保安全第一。運動前後要做準備運動,每天户外鍛鍊1~2次,以輕微出汗為宜,可從事走路、門球、太極等温和的有氧運動,同時建議做做舉啞鈴等力量訓練,從2.5千克重練起。王成輊則推薦老年人跳舞健身,對足底衝擊力較小,能減少腎上腺素的產生並增強肌肉力量。
管控基礎疾病,堅持合理用藥。70~80歲的老年人,大多數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要積極做好管理,不讓基礎疾病繼續惡化,儘量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因此,需做好自我監測,包括:定期檢測健康指標;重視口腔健康尤其是牙齒鬆動情況;如有記憶力下降、語言不利落、胸痛等情況,要立即就診;還要注意安全用藥,在不同專科醫生那裏開藥後,最好再找老年科醫生或藥師幫忙把把關。
心理:不被年齡框住,多學多看多交友。楊一帆表示,人到老年,會對時間更加敏感,經常身未老心先衰。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要有“服老卻不怕老”的心態。面對生理性的退化現象,要體諒自身身體狀況,不逞強;遇到環境變化等問題,心態上仍要保持中青年時期接受挑戰的拼勁和樂觀態度。為減輕衰老感,不妨從充實生活做起,比如堅持看書看報;在能力範圍內外出遊玩;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不僅啓迪自己,也可能啓發他人;嘗試結交各年齡段的朋友。
社會:轉變觀念,拋卻社會偏見。目前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正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具體包括: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加強適老設施建設方便出行、利用社區服務站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引導老年人蔘與社會活動、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和手段、依託智慧養老終端設備方便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等。楊一帆認為,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和社會價值應該被積極看待,呼籲社會對老年人的觀念要從“年齡觀”轉變為“功能觀”,即只要功能狀態能維持,或通過支持性技術和服務,能補償和替代其功能,就仍是健康人,就好比青年人需要戴眼鏡,老年人也可依靠枴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