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與飲食營養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土壤好壞和種植方式很關鍵

大家都知道營養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些慢性疾病。但是,現在醫生對營養的重視可能還是不夠,因為,現代醫學的教育方式還是以藥物和手術的治療為主,對於營養缺乏重視,特別是醫學營養。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營養,我們是會否缺乏營養,特別是土壤的狀況和營養缺乏的關係,有説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可以批評指正,留言交流。

我個人認為營養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細胞的營養狀態。如果細胞的營養狀態好,它就能很好的發揮細胞的功能,也可以提高細胞抵抗疾病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細胞的全部營養都來自於我們的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人是整個食物鏈的最頂層,人的營養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我們所獲得的食物,更確切説取決於這些食物的營養狀態。不僅人存在營養狀態的問題,動植物也同樣存在,我不是動植物學家,這方面的專家更有發言權。

目前的研究認為導致人類食品中營養素不足或缺乏的因素中,主要是兩種因素影響,即植物的種植方式和食品的加工方式。

慢性疾病與飲食營養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土壤好壞和種植方式很關鍵

植物的種植方式這個很好理解,植物的營養主要來自土壤。

在自然土壤中,植物的營養主要來源土壤的礦物質和有機質、其次是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土壤中能直接或經轉化後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礦質營養成分包括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鉬、鋅、錳、銅和氯等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的健康與土壤的健康緊密相連。好的土壤中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礦物質,還含有很多有益的微生物。 這些微生物為植物生長和預防病蟲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這些微生物的生長也依賴土壤的豐富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植物生長離不開這些微生物,它們能幫助植物吸收礦物質,保護植物不受病蟲害的侵入。有研究發現,植物的根部存在一些與植物共生的真菌,它能產生細長菌絲,可延伸數英里,在植物之間形成網絡。一旦遭到病蟲害的攻擊,通過這個網絡系統其它植物很快就會得到消息做好防禦的準備,通過分泌化學物質來抵抗病蟲害。 除了信息傳遞以外,這些菌絲體還可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礦物質,其效率可增加100—1000倍。

慢性疾病與飲食營養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土壤好壞和種植方式很關鍵

但是,現在很多土壤受到污染,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污染物包括酸、鹼、重金屬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淨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有益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

植物在營養良好的土壤中對抗病蟲害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對抗病蟲害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人體來説也是有益的,可以幫助人體對抗病菌。例如,具有抗癌作用的硫代葡萄糖苷和其它多種類型的抗氧化劑,如花青素等。當這些有益的化學物質在植物中濃度升高時,病蟲害就不能生存了。某種意義上説,植物遭受輕度的病蟲害反而是非常好的事情,它會使植物變得更加健康,同時營養價值更高。如果我們過度的使用農藥,雖然可以幫助植物對抗病蟲害,但是也可使植物產生有益的化學物質減少。所以説,只有在營養豐富均衡的土壤中生長的植物才能營養健全,抗病能力強,也非常健康。

現在由於土壤頻繁耕種,營養素得不到很好的補充,一些有益的營養素流失,人們為了穩定生產只能通過施加化肥來解決。但是,化肥的營養素相對單一,比農家肥或者説天然肥料的營養素少,缺乏有益的微生物。

由於土壤肥力的下降,營養素的缺乏,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下降。對於農作物的防病,現代的農業科技過於強調農藥的使用,忽視了植物本身的天然抗病能力。化肥和農藥的廣泛使用,破壞了土壤和植物所擁有的天然的生長和免疫能力。另外,雖然説現在農藥的毒性下降和濃度低,但被植物吸收後,最終可能會進入人體,長期蓄積最終有可能造成對人體的損害。

植物學家認為植物生病根源與土壤中的毒性物質和土壤缺乏營養物質有關,其實,對於人體,一些慢性疾病與人體內的有毒物質增多也有關,特別是食物中的有毒元素和食品營養素的缺乏。

動物食品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因為許多動物的食物來源於植物。另外,動物的飼養過程中也存在抗生素的濫用問題,這些有害物質最終都會進入人體。雖然人有很強的解毒功能,特別是肝臟。但是,畢竟有個度。功能醫學也認為,人的排毒功能的好壞,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特別是肝臟的解毒功能。

農藥和抗生素的使用不僅是本身的毒性問題,它還會導致產生大量的抗藥性病源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進入人體也同樣會存在抗藥性,這種惡性循環不但威脅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生產力,同時會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

慢性疾病與飲食營養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土壤好壞和種植方式很關鍵

從長遠來看,有機種植或者説循環種植是以後的發展趨勢,研究發現其產量也並不低。如果從食品的營養角度來看,有機食品對人體健康的益處高於非有機種植,如果能合理分配,產量也能保證。我覺得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減少浪費,是可以大大提高我們食品的營養狀態和安全性的。

人體所需的常量和微量營養素完全來源於我們的食物。人體的一切代謝需要酶的參與,要保障酶的功能完好,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取決食物的營養狀態。另外,體內很多激素的形成必須要有營養素的參與,例如:甲狀腺製造甲狀腺激素需要有碘的參與;胰腺製造胰島素需要有鉻和鋅的參與,性激素的製造需要有維他命E的參與,錳和維他命E是腦垂體制造多種荷爾蒙(包括生長激素)的關鍵物質;如果缺乏營養素,這些腺體的功能就會萎縮,甚至停止下來。

除了土壤貧瘠造成的食品缺乏營養物質以外,現代食品的加工方式也使一些營養素在加工中被去除。最常見的就是精製大米和麪粉,穀物和小麥的表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但是加工中都被去掉,成為純粹的澱粉,缺乏營養素,升糖指數也非常高。

説到這裏,大家是否還認為自己的體內營養素非常均衡,不存在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呢?均衡飲食是消除營養素缺乏的方法,但是,你的飲食合理嗎?營養狀況良好嗎?肥胖不一定是營養過剩,可能是營養不足,人體需要的營養素不足,也歡迎大家討論。

本文為【互聯網+健康中國科普大會】參賽作品,內容由人民好醫生專家委員會把關,作品版權為作者和人民網·人民健康共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7 字。

轉載請註明: 慢性疾病與飲食營養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土壤好壞和種植方式很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