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濕邪”為百病之源。
風、寒、暑、濕、燥、火是“致病”的原因。
其中的“濕”就是指的濕氣,被稱為“濕邪”。
現在早已到了炎熱夏季,馬上就要進入伏天,也是祛濕的關鍵期。
體內濕氣重與酒吃肉食、疾病、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係,導致水分失衡,濕氣排不出,體內濕氣加重。
濕氣重,身體會告訴你!
濕氣重的人往往感覺到頭暈頭重,就像是戴着一頂濕淋淋的帽子。
由於體內濕氣比較重,四指非常痠痛,就算簡單抬胳膊抬腿也並不是很靈活。
口裏總是有黏膩濕乎乎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説的“濕重如裹”。
在炎熱夏季你經常感覺身體乏重,可能是濕氣在體內滯留,身體向你露出破綻。
濕氣重的人消化功能不好,胃口變差,食慾降低,任何食物都提不起興趣。
排便時大便容易黏在馬桶上,反覆用水衝上幾遍也很難沖刷掉。
中醫認為:“濕愛睏脾”。脾胃不好則會造成脾胃不和,影響正常消化和吸收,大便也會黏膩。
濕氣重的人,嗓子總是感覺有痰,而且感覺怎麼咳也咳不乾淨。
中醫認為:“濕重日久、煉液成痰”。
體內濕氣重的人往往感覺到口苦口乾口臭,經常嗓子不舒服。
當你頻繁出現這種症狀,也是身體濕氣過重露出的破綻需要及時調節。
祛濕,謹記飯後三不宜、睡前三不要
飯後三不宜
飯後不宜立即洗澡
天氣炎熱,吃飯時容易大汗淋漓,為了解暑,飯後立即沖涼水澡,感覺非常舒服。
但是在飯後立即洗澡並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甚至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誘發腸胃疾病。
人剛吃完飯後,身體大量血液流向胃部,幫助消化吸收。
飯後洗澡,由於水温高或低,刺激血管擴張或者痙攣,並不利於腸胃消化和吸收。
飯後不宜立即散步
到了晚上温度比較涼爽,很多人喜歡在飯後立即散步,但此時也會造成腸胃不舒服。
脾胃不好便會影響體內,水是正常運轉,而飯後立即散步也會導致腸胃功能降低。
飯後消化道內需要大量血液幫助消化,飯後散步,將血液分佈到達肢體活動部位。
足夠的血液才能幫助消化道正常運轉,以免影響到消化和吸收,如果飯後散步,便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
飯後不宜立即吃冰冷食物
吃飯時滿頭大汗,為了涼爽解暑,有些人在飯後會喜歡吃冰激凌,或者喝一瓶冰鎮飲品,感覺非常過癮。
雖然當時非常爽,但體內的熱氣散不出加熱,生冷寒涼食物也會刺激到身體,誘發脾胃不和。
此時更容易加重體內濕氣,還會影響到正常和消化功能,使身體患病風險增加,勸你趁早改掉。
睡前三不要
睡前不要劇烈運動
晚上温度比較涼爽,但是現在已經快要入伏,更多時候會感覺到悶熱,所以在夏季不要在睡前做劇烈運動。
睡前做劇烈運動,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也會導致失眠,症狀出現更容易增加身體患病風險。
睡前不要喝酒
天氣越來越熱,人們在夜間睡眠比較差,想要藉助酒精的作用提高睡眠質量,可能效果會令人失望。
睡前喝酒雖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新陳代謝,讓你快速進入睡眠,但是後半夜你會處於淺度睡眠狀態,更容易加重各個器官的負擔。
睡前不要對着低温空調
天氣越來越熱,只有空調才是人們最喜歡的,但是在睡覺前不要對着低温空調猛吹。
長期處於空調房內會導致全身毛孔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容易出現“熱傷風”等症狀。
並且長期對着空調吹冷風也會給濕氣,有機可乘的機會,損傷體內陽氣,增加身體患病風險。
三伏至,祛濕季,養成好習慣,無濕一身輕
“吃”走濕氣
薏米屬於藥食同源的食材,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利水消腫等功效。
薏米更大的特色在於其雖為“涼性”,卻不傷及脾胃。
薏米仁養生效果好,但是吃法有講究,薏米必須先炒熟,不然濕氣會加重薏米煮粥或者磨成粉末,做茶飲用均可以祛濕健脾,美容養顏,延年益壽。
提醒孕婦不可以食用薏米,因為它很可能會引起子宮興奮,甚至會對胎寶寶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飲食一定要重視。
茯苓,芡實,生薑等食材,都具有較強的健脾利濕等功效,炎熱的夏季多吃一點,促進血液循環,把濕氣趕跑。
花椒水泡腳祛濕
泡腳不僅僅是冬天的,是夏天更應該堅持泡腳,夏季,寒濕未除,又添暑濕,寒暑交加,體內濕氣也會越來越嚴重。
每天晚上睡前堅持泡腳,能夠促進體內血液循環,達到氣血暢通,改善睡眠等效果,堅持泡腳還能祛除體內濕寒之氣。
泡腳時在水裏加入花椒,更有助於加速身體新陳代謝,祛濕排寒,但是泡腳水温最好控制在40℃以內,泡腳時間最好在20分鐘左右。
適量運動祛濕
俗話説: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出汗不排毒,卻能去除體內濕氣。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幫助加速身體新陳代謝,減少有害物質殘留。
夏季運動以輕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比如瑜伽,慢跑,游泳,健步走等等,更有助於避免身體大量出汗也能預防身體脱水的情況發生。
最好在運動之前適量喝些温水,在運動之後不能洗冷水澡,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更不能立即吹空調,以免濕氣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