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小夥伴們開車五六個小時,到一個很偏遠的農村去旅遊。到那一看,遊人如織,人聲鼎沸。放眼四望,無非就是青山綠水和山坳裏的房屋,真的和我們幾十年前的老家沒有分別,甚至那時老家的優勢更明顯。
他們山上有綠樹鮮花,我們老家也有!我們老家山上的鳥雀飛起來就像烏雲一樣,山坡上的小鳥巢一個挨着一個,如果不小心可能會踩到。蜻蜓蝴蝶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尋常,隨時隨地縈繞在身邊,不會唱歌,卻每天跳着舞……這些他們沒有。他們有綠水,我們也有!只是水沒有修建成水庫,可是彎彎的幾條小河從村莊的每一個溝岔流過,水質清澈見底,白天黑夜叮叮咚咚唱着悦耳的歌聲,裏面是數不清的小魚、小蝦,還有河蚌螺蟹,放學的小朋友們在水裏奔跑追趕小魚,水花飛濺,讓火熱的夏日帶着冰涼……這些他們沒有。那時我們村莊里老老少少親熱得跟一家人一樣,見面臉上都帶着笑容大聲地打着招呼,或者晚飯後聚集在一起,互相講着一些傳奇古怪的故事……這些他們沒有。
現在這美好的一切只能變成回憶,雖然我們都是農村人,也要花錢去另一個遙遠的農村,尋找心靈中的淨土。
~他們因偏遠荒僻,而持續保存了原有的狀態。
鄉村旅遊景點
曾經在上世紀的85年,十幾歲的我,獨自回了一趟夢牽魂繞的山東姨娘家,從小呆過的地方,就想看一看那片寬闊細膩的大沙河,河岸兩邊鬱鬱葱葱的護堤林,希望波光粼粼的水面還有一條大魚蹦出。
往返間只有十年,結果很失望,一切都不復存在,完整靜態的美麗被新興的無度開採所打破。
護堤林遺蹟
我也在閒暇之餘,遊歷了居住地方圓百里的農村。新修的馬路旁,曾經的河道已經乾涸,變成了垃圾場。曾經清澈的河水變成了污水溝。河道里再也沒有細膩緊實的河沙,被採挖過濾多次,河底亂石肆意堆積;在河岸,村民隨意丟棄的生活廢棄物隨處可見。這個圖片,夾雜在旅遊圖片當中,真是不忍心,但它的的確確為真實存在的,就是老家的鄰村。
河道垃圾
大山深處山水
再往裏,從顛簸不平的土路盤山而上,再沿着灰塵撲撲的土路走下山崗,終於看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村莊。那裏的河水清澈,裏面有魚,依然還有嬌弱的小蝦,河面上盛開着幾朵金黃色的花朵,這些彷彿看到了40年前的家鄉。
真的不忍心説出這個地名,害怕有逐利者又要把它開發成環境的禍亂,讓僅有變作蕩然無存。
這是農村山水該有的樣子:
大山深處山水
關於鄉村旅遊,以前讀過一篇文章,作者是日本人
。説一位孤獨的遊歷者,因為迷路,盲目走進了一個原始村落。村裏人很奇怪,像鳥一樣,把房子搭建在樹上。遊者也學着爬到樹上住宿,真是奇特的體驗。回到現代都市後,他把所見所聞著書,介紹給別人,引得很多人慕名前去參觀,然後給當地人一些報酬,久而久之,村裏人都變得有錢了,他們就想:我們已經是富人了,何不在地上建房,過上精緻的現代化生活?可是旅遊的人越來越少,他們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生活又變得困頓,卻沒有了原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改變了吸引遊者的特點。
讀這篇文章是在80年代,當時國人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熱衷於旅遊,北京長城、國家博物館、頤和園,這些京城景點都是周圍勞動羣眾休息日聚會放鬆的地方,不收門票或者只象徵性的收一點點錢。鄉村旅遊?更是無稽之談。
現在的人真的是十分喜歡旅遊,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裏人,對旅遊都有着躍躍欲試的渴望。據旅遊局數據,2018年單是國內旅遊就達55億人次,消費5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末可能受疫情影響沒有看到統計數據。55億人次和我國14億的人口基數做比較,就知道那些有錢有閒的遊玩人,他們的腳步是多麼活躍。從另外角度考慮,這是一個龐大的利益空間等待瓜分。
旅遊者除了遊歷大山名川名勝古蹟,還有一部分支流湧向鄉村民宿。是因為總覺得對自己居住的環境不很滿意,對外界充滿了好奇,這些遷徙的大軍從東奔向西,從西奔向南,希望遇見一塊純潔靜謐的土地,可以安撫自己的浮躁惶惑。
鄉村旅遊的亮點是什麼?不是添加太多的現代元素,是保持原始狀態的神秘、原汁原味的文化、清潔素雅的環境、地方特點美食。除此之外,還有原始純樸的民俗民風。
想一下,我們村如果一直保持原來的狀態,那麼現在應該是眾多旅遊者趨之若鶩的鄉村旅遊景點了吧?如果所有的農村都保持那樣的狀態,還用得着車馬勞頓地來回奔圖麼?自家門前就是一個別樣洞天!
在自媒體平台上,看到一些農村的朋友,在曬他們的河流,曬他們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或者曬在河裏捕捉魚蝦。我想説:朋友,好自珍重,這樣的景色已經是珍饈,沒有多少了,好好愛護自己的家鄉,你們很幸運,珍重!
遇到哪位朋友是農村人,總要習慣地問一句:
你們那裏的河水還清澈麼?裏面還有魚麼?也許這兩項是最能代表原始無污染環境的指標。
反正我的老家,現在是沒有了。
能夠數十年風貌保持不變,你們村就是現在的旅遊景點,是未來宜居的方向。好自珍重!
大山深處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