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溝,久聞大名了,但真的沒想到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和它相遇。
前幾天,黃小黃和家人去藍田湯峪泡温泉,返程時,我們沒再走灞河的濱河路,而是決定從南到北穿過西安最大的黃土台塬——白鹿原回灞橋。
這是我們第一次走這條路線,對於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一點概念都沒有。剛開始還蠻好,從湯峪出發,過滻河大橋,很快登上了白鹿原,原面平坦高爽,路面寬闊,兩邊都是農田和西瓜地,回頭還能望見秦嶺藍幽幽的山峯。
過白鹿村、北桑村、砲裏村,公路通過村裏,又向村外鑽去,越走越荒涼,越走越狹窄,突然間就開始下陡坡,車子順着路開進了一條荒蕪的溝裏。
溝底竟然出現了一個小型水庫,大壩上停了一些車,還有人在水邊垂釣。
大壩下面,是一道長滿齊腰高的青草的斜坡,斜坡下面,有一條很狹窄的、長滿水草的小河溝。
當時還有點懵,我們這是跑哪裏來了,莫非走錯了路,天馬上就要黑了,莫名跑到這樣一條溝裏,心有點慌慌。
打開手機地圖一看,原來我們這是到了大名鼎鼎的鯨魚溝,從地圖上看,鯨魚溝風景區就在附近不遠處。然而,這裏和我在圖片上看到的鯨魚溝完全不同,記得別人拍的鯨魚溝景區很像一個植被不良的公園,長着大片的人工種植的竹林,而眼前的水庫則透着野性,像片原生態的天然野水域。
天色不早,沒有停留多久,我們便駛過大壩上的公路,從北邊上坡,到了灞橋區的狄寨,又從白鹿原北坡下坡,完成了對白鹿原的南北穿越。
説實在的,鯨魚溝水庫的風光並沒有讓我覺得特別美,因為一個小時前,我剛從湯峪水庫離開,白鹿原上的水庫自然是比不得秦嶺裏的水庫那麼明媚了。但是,撞見鯨魚溝時,那種跌宕的高低落差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原來,看似平坦的白鹿原上面還藏着這樣特別的地貌景觀。
回來查資料得知,鯨魚溝並不止鯨魚溝水庫那一段,它是白鹿原中部一條“東南——西北”走向的深溝,像一條天然的分界線,將長25公里、寬5-6公里的白鹿原切分成南北兩半,南邊叫砲裏原,北邊叫狄寨原。
鯨魚溝很長,長達二三十公里,很深,深達80-210米,這樣一條壯觀的深谷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通過鹿塬水庫的那一條深綠色線就是鯨魚溝
我原以為可能是因為地層斷裂之類的地力原因導致,沒想到,它竟是由於原面水流向中部低窪處不斷彙集、侵蝕、切割而導致的,千萬年的降水徑流不斷侵蝕着白鹿原中部深厚的土層,讓小溝壑變大溝壑,短溝變長溝,最終使得白鹿原中部出現一條氣勢驚人的“V”型深大沖溝。
上世紀60年代,全國各地大修水庫的時候,鯨魚溝沿線也修了數個水庫,有紅旗水庫、楊家溝水庫、向陽水庫、鹿塬水庫等,我們偶遇的應該是中下游段的楊家溝水庫,原本是用於灌溉,現在卻成了原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如果只是帶着賞景的心情去看鯨魚溝,可能它看起來平平無奇,但若對它的地質成因和整體風貌有所瞭解,卻會瞬間對它肅然起敬呢。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