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鳳凰山雲霧繚繞。
資料圖片
一位姑娘正在鳳凰山茶園採摘單叢茶。
資料圖片
到廣東潮州,第一個要去的是鳳凰山。鳳凰山是單叢茶的集聚地,那裏的“宋茶王”更是聲名遠播,為海內外眾多遊客、茶客所青睞。
單叢茶指的是單株生長和單株採摘、製作、出售的茶樹。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茶山茶林多如牛毛,可單叢茶少之又少,至於有着700多年樹齡的“宋茶王”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鳳凰山裏有故事,“宋茶王”身上有故事。到潮州的第三天下午,我出發去鳳凰山,找尋這故事。
一
出潮州城一路向北,沒多久,眼前便出現了一道蒼黛雄闊的山脈。這就是素有“粵東第一峯”美譽的鳳凰山,海拔1497.8米。山上有茶園1萬多畝,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就有兩萬多株。因為這些古茶樹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南宋,“宋茶王”和“宋種”的名號也就被叫響了。
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故事,沒有故事也要編出故事,這是民間文化的一大特色,“宋茶王”和“宋種”怎麼會例外呢?
同行的人説:“傳説南宋末代皇帝趙昺逃避元兵追捕,路過鳳凰山時已是精疲力竭,口渴難耐,絕望之中,天上忽然飛來一隻鳳凰,把一段樹枝拋到他面前。趙昺摘下一片樹葉放進嘴裏,頓覺滿口生津、神清氣爽;掰開一粒種子丟到地上,種子隨即長成了一棵青綠的茶樹。”
“好!這個故事好!”我鼓起掌來。
汽車飛馳,一個多小時便進入鳳凰山腹地,在一座大院裏停住了。我從車上下來,眼前出現了“潮州市文天祥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大字標牌。我好生奇怪,説好的來看“宋茶王”,怎麼跟文天祥研究會又搭上了瓜葛?
同行的記者老肖看出我的疑惑,把一位白淨而又幹練的中年人招呼到我面前説:“這是研究會的文南生會長,是文天祥的第二十二代孫。”
文南生介紹説,文天祥去世後,他的孫子文伯平來到鳳凰山避難,這裏由此成了文家繁衍生息的一方寶地。
“鳳凰山裏有多少文氏後人?”我問。
文南生説:“總數不下3萬,除了遷往外地的,現在還有1萬多。”
“這麼多人,以什麼為業呢?”我又問。
文南生説:“單叢茶呀。鳳凰山的單叢茶,絕大多數是我們文家人經營的。”
二
再次上車,來到鳳凰茶博館。在展廳裏,我看到一棵高聳舒張的老樹標本,這就是烏崬村李仔坪那棵聞名遐邇的“宋茶王”。這棵宋茶王曾經創造了1斤毛茶被海外來客當場以高價買走的傳奇。站在這棵堪稱鎮山之寶的老茶王標本前,我不覺生出了幾分敬意。
從茶博館出來,汽車換成了上山的專用車,沿着又急又陡的山路,不一會兒就把我們送進了雲霧中。我知道這是去桂竹湖村的,那裏,鳳凰山僅存的一棵宋茶王正等着我們呢。
不一會,我就被帶進一片古茶園,來到一棵老茶樹前。那老茶樹足有四五米高,枝杆粗壯,滿身青翠。我又驚又喜,連忙念着“宋茶王!宋茶王!”把雙手合到了胸前。
“不,不。”老肖連忙拉住我説:“這是宋種,不是宋茶王。”
我一怔:“不是……怎麼會不是呢?”
老肖説:“宋茶王還在山上,汽車還得20分鐘呢。”
我有點尷尬地笑了笑,問:“那這棵是什麼?宋種是什麼?”
老肖説,宋種就是宋茶王和那些古茶樹留下的子孫。宋茶王和那些古茶樹是經由扦插延續後代的,鳳凰山裏的宋種數不勝數,面前這棵500多年的宋種,只是其中樹齡最高、知名度也最高的一個代表。
“你看,你看,那不都是宋種嗎!”老肖指着山地一側,那裏果然有幾排身上掛滿青苔的老茶樹。
上山的路越來越陡,雲霧也越來越大,雲霧或從山頂傾瀉而下,或從山谷升騰而起。雲霧遮蔽了滿山景色,也遮蔽了前行的山路,開車的司機師傅卻並不在意,説這裏海拔800米以上才有雲霧,有云霧才有雲霧茶,可單有云霧不行,還得在適當的時候有陽光,才能保證“曬青”和“晾青”按時完成。鳳凰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區域不但云霧多,陽光也多,再加上一色的紅土地,單叢茶和宋茶王揚名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
汽車在山頂一個平坦的車場停住時,司機師傅説桂竹湖到了。沿着小路走出50多米,路邊出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宋茶王”3個大字。沿着石碑前的石階下行20多米,那棵大名鼎鼎、讓我心儀已久的宋茶王終於出現了。
那是一片避風向陽的茶園,四周圍着石柱鐵鏈,位於茶園中央的宋茶王,幾條粗壯遒勁的臂膀,從不同方向拔地而起,生生地築起了一座巨大的綠色樹塔。沒有同齡的老銀杏樹那麼高傲滄桑,也沒有同齡的老榕樹那麼威重張揚,宋茶王卻有着它們沒有的安詳、平和與怡然自得:它更像一位閲盡世間風雲,卻依舊春風滿面的長者。
文南生介紹説,這片古茶園的海拔是1250米,面前這棵宋茶王高6.5米,是目前鳳凰山唯一一棵樹齡超過700歲的古茶樹,也是鳳凰山的“國寶”和“活化石”,但它生機依然,每年奉獻的精製茶都在10斤以上。
“價格呢,一斤能賣多少錢?”我問。對於宋茶王,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個“天價”了。
文南生説:“這得看什麼時候。40年前,肚子都填不飽,有誰能把心思放到茶上?那時候管你什麼宋種、宋茶王,跟山柴野果都是一個價兒。單叢茶的好日子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真正走紅,也就是近20年的事吧。
“那品質呢?這宋茶王比起別的茶好在哪兒?不一樣在哪兒呢?”我又問。
“這就多了。”文南生成竹在胸。“比方説,這棵樹的茶營養成分比其他茶至少要高出一個檔;別的茶只能衝三五次水,這棵樹的茶衝的次數可就多了;比方説,別的茶每年要採摘兩到三次,這棵樹一年只採一次,雷打不動;再比方説,別的茶誰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這棵樹的茶,可不好買呀!”文南生笑了,笑中帶着幾分得意,老茶樹帶給人們的喜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