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文化是書法的根基,書法的書寫和創作都離不開漢字組成的文化內容。可以説書法和文化是相互依賴、相互彌補的文化藝術組合。傳承書法亦是對文化的繼承和傳揚。如何更好的傳承書法藝術,就得從書法的本質説起。在中國所有人都承認書法藝術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和中華文明是不可分割的。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範、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書法一直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官方教育要求學生掌握“六藝”之學,其中就包含了漢字的認知和書寫。誠然,傳統環境下的書法教育業已成為歷史,但不必悲觀,漢字文化保持着五千年曆史不斷,書法藝術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國民素質的提升,需要書法文化的浸染;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書法教育的支撐。新的時期,傳承、弘揚作為民族文化符號的書法文化理應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宋伯魯(1854一1932年),字子鈍,號芝田,陝西禮泉縣人。清末民初時期大臣、書畫家。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及第,選為庶吉士,授散館編修。十七年(1891年),出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二十年(1894年),出任山東鄉試副考官;二十二年(1896年),任都察院山東道監察御史。戊戌變法後,聯合楊深秀合疏彈許應騤阻撓新政。戊戌變法(1898年)失敗後,返回原籍,致力詩畫山水。花卉具有陳淳、徐渭風韻。書法參合柳公權、趙孟頫,參修《新疆省志》《陝西通志》。宋伯魯書畫飲譽海內外,歷來為藏家所重。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墨跡大成》就收有宋伯魯手跡。晴梵,民國時期陝西之大學者也,其在《關中畫苑及宋芝田》一文中説:“去歲至南京,所謂京市最著之文具店清秘閣、榮寶齋兩家,皆代售先生手跡。字一楹聯需銀十餘元,畫一條幅需銀五十元,有時猶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