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用剩下的石頭,可能是賈寶玉、孫悟空,也有可能,是乾隆愛不釋手的田黃三連璽。
乾隆皇帝最愛的田黃三連璽 故宮博物院
傳説中,女媧補完天路過福建壽山一帶,見此處風光綺麗,一時心生喜愛,就把補天剩下的五彩石隨手撒落到這裏。
這些五彩石在壽山集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經過千萬年的演變,化成了各種光彩奪目、温潤可人的石頭,其中就包括了乾隆皇帝用來刻章的那塊。
人們用地名為這些石頭命名,稱其為壽山石。
01
石出壽山
女媧補天當然只是傳説。
壽山石的形成,源於1億多年前的一場火山噴發。
侏羅紀晚期,福建東部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地殼運動。大規模火山噴發後,岩漿和噴射出的氣體混合成熱液,最後又與周圍地質發生大量複雜變化,重新結晶形成了礦石。
反正過程很複雜,用一句話總結就是
火山噴發的副產品
。
1億多年後,這些深埋地下的礦石重見天日,經過上億年的變化,它們變得質地細膩、色彩瑰麗、紋理豐富而奇異。一出世,就憑藉着超高顏值征服了世人。
雖然都是高顏值,但壽山石彼此之間差異巨大。如果你來過寶庫匠心館,你會發現壽山石可以長成這樣????
《北極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雲 寶
這樣????
《海底世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雲
也可以長成這樣????
《新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東 寶庫匠
這樣????
《踏雪尋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東 寶
以及這樣????
《郊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 寶庫
雖然都叫壽山石,但顏色和質地看起來差別如此巨大。
這是因為,壽山石只是一個統稱,細分起來又分為田黃、芙蓉、荔枝、善伯、高山等大大小小
100多個品種
。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品種,是因為壽山石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分類標準,很多都是按照產地或者礦洞的名字直接命名。
例如高山石,就是產自高山。請注意,這裏的高山不是形容詞,而是當地有座山就叫高山。
《寒江獨釣》·高山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再例如善伯石,產自善伯洞。據傳此洞發掘於清代末年,當時礦洞主的名字叫善伯,所以礦洞被命名為善伯洞,其中出產的壽山石自然就叫善伯(洞)石。
《彌勒》·善伯洞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 寶庫匠心館臨展館展出
所以説,往往一個礦洞就代表了至少一個壽山石品種。
但是,壽山石也不是完全隨意、沒有分類的。
清朝初年,一位名叫毛奇齡的壽山石鑑賞家,寫了一部壽山石專著——《後觀石錄》。在這本著作裏,
第一次把壽山石根據開採礦區的不同分為山坑、水坑、田坑三大類。
山坑,即分佈在山上的礦脈。
因脈系和產地不同,山坑石各具特色,
名目繁多
,常見的有芙蓉石、高山石、善伯石、旗降石、杜林石等。
《海底世界》·芙蓉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水坑,指深埋水中的礦脈。
水坑石由於長期受地下水的浸漬,質地特別瑩澈通靈,表面具有非常強烈的光澤感,
以各種透明或半透明的凍石最為著名
。例如芙蓉凍、荔枝凍、桃花凍等。
桃花凍石瑞獸鈕方章
田坑,自然就是分佈於水田中的礦脈。
田坑石基本上都是受外力作用從附近的大型礦石上脱落的,所以多成自然塊狀,體積不大。
田坑石有黃、白、紅、黑等色,其中黃色的就是大名鼎鼎的
田黃石
。不僅在田坑石中穩佔C位,就是在整個壽山石大家族中也能拔得頭籌,被稱為
“萬石之王”,素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美譽。
《壽星》·田黃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東
02
為雕刻而生
壽山石硬度適中,石質細膩温潤,天生就是用來雕刻的。
如果這麼説不夠形象的話,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和田玉的硬度是6—6.5(摩爾),鐵的硬度是4—5,而壽山石的硬度普遍在2.5—3.5之間。
也就是説壽山石要比玉容易雕得多,
普通的鐵製刀具就能很輕鬆的進行雕刻
,過程中既不黏刀又不易崩裂。再加上壽山石種類多、顏值高,有豐富的色彩和肌理,簡直像是為雕刻而生。
壽山石雕刻過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在1500年前的
南北朝
時期,人們就發現了壽山石的以上優點,開啓了壽山石的雕刻時代。
唐代
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佛教大行其道。壽山跟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一樣,寺廟林立,僧侶眾多。
僧侶們就地取材,用隨手拾取的壽山石雕刻成法器、佛像、念珠以及各種飾物,饋贈給廣大信眾和遊客,使壽山石在民間廣為流傳。
也是因為這段歷史,
觀音、彌勒、達摩、羅漢等佛教形象,一直都是壽山石雕的常見題材。
《笑口常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
不過一直到這裏,壽山石都只在當地流傳,算是一種地域文化。
真正的大量開採始和廣泛收藏,始於南宋。
據傳,南宋定都臨安後,宋高宗曾下詔福州知府收購壽山白石,用來替代祭祀用玉,由此,壽山石雕從純地域性的民間世俗文化,跨入了主流宮廷文化。
南宋壽山石貴婦俑、持扇幡侍女
宋壽山石巧色男立俑、男侍俑
壽山石位列中國四大印石之首,而
用壽山石雕刻印章這件事,始於元代。
元代以前,印章多為金屬鑄造,工藝複雜,必須由專業的工匠完成。
元末時,紹興人王冕發現家鄉特產的一種花乳石,細膩温潤,用普通刀具就能雕刻。用它來刻印,從設計到動手,一個人就能完成,不需要再假手工匠。
從此,中國進入石章時代,刻印成為文人學者的一大樂事和雅好,在文人圈迅速流行起來。到明清時期,印章甚至成為繪畫作品的標配,一幅合格的中國畫必須是詩書畫印一體的綜合藝術。
這件事對壽山石來説,就是開發出了新的應用領域,
壽山石雕一個最主要的品類——壽山石印章應運而生。
《覓食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雲 寶
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和芙蓉石,尤其適宜刻印,被列入中國的“印石三寶”。
清代
,由於皇帝們的鼎立推動,壽山石雕迎來了發展的鼎盛時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藝術形態也更為多樣,種類涵蓋印章、文具、手把件、及鑲嵌器皿等。
清代皇帝裏,除順治之外,基本都是壽山石的狂熱愛好者,其中尤以乾隆為最,據統計,乾隆僅壽山石印章就有609枚。
清乾隆 田黃石“信天主人”璽故宮博物
而在壽山石的眾多品類中,田黃石因為“福、壽、田”的美好寓意,尤其受乾隆喜歡。可以説田黃能走到“一兩田黃三兩金”的地步,多半是出於乾隆的“炒作”。
03
雕出的中國畫
一般來説,石雕工藝,除了風格和題材會受到地域影響而各有特色之外,技法上不會產生太大差別。
但壽山石雕不同,它在圓雕、浮雕、透雕、鏈雕等通用技法之外,還有一個
獨一無二的表現手法——薄意雕
。
薄意雕脱胎於浮雕,但下刀比浮雕中最淺的淺浮雕還要“淺”,雕刻層極薄,“薄意”二字中的“薄”正是由此而來。
高浮雕——《夏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淺浮雕——《貴妃醉酒》|中國工藝美術
田黃薄意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飛 請點
“薄意”的“意”字,則是指“畫意”。
用壽山石雕刻印章時,石材表面難免會出現裂痕、斑紋等瑕疵,為了掩蓋這些瑕疵,匠人們通常會在印章四周雕刻一圈極淺的浮雕。
這就是薄意雕的雛形,康熙時期就已經初露頭角。
但此時的浮雕多為傳統的幾何紋飾,“薄”是有了,還不見“意”。
清乾隆 壽山石螭鈕“乾隆敕命之寶”
到了同治、光緒年間,壽山石雕衍生出諸多藝術流派,其中以福州東門外鼓山後嶼一帶的"東門派",和福州西門外洪山一帶的"西門派"最為著名。
東門派最擅圓雕,作品頗具裝飾性。
而西門派則以雕刻印章、書房小品為主,作品古雅深精,符合文人的審美趣味。
在此基礎上,西門派代表人物,人稱“西門清”的
林清卿
,吸收中國繪畫藝術的精髓的,打破在印章四周雕刻固定紋飾的傳統,改為
以刀代筆,“畫”出一幅幅頗具意境的山水花鳥圖。
林清卿作田黃石秋江泛舟圖薄意隨形章
熔雕刻、繪畫於一爐
的薄意雕,才最終成型,自此成為壽山石雕獨有的藝術形式。
薄意雕以薄取勝,以簡見長,“重典雅、工精微、近畫理”,是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獨特藝術。
重點來了,這麼獨特的藝術形式,寶庫匠心館裏必須有!
寶庫匠心館內,藏有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云為首的林氏家族,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的壽山石雕數十件,其中就包含了薄意雕作品。
歡迎大家預約參觀!
更多內容,請關注“baokuchina”
本文為“寶庫”原創,轉載請私信“baoku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