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老先生説過“聰明的捨棄勝於盲目跟風的固執”。
固執,在生活中常常是個偏向於貶義的詞語。所謂聽人勸吃飽飯,透露出做人要善於聽從別的意見,不要牴觸別人對自己的良言相勸。能夠廣開言路,聽取別人的忠告,容納不同的聲音,可以很好地規避許多沒必要的煩惱。為人處世太過固執,往往會成為人際交往的屏障,將他人隔閡在推心置腹的門外,所以日常交際中,大部分都不是特別喜歡那些固執的人。
凡事都有利有弊。固執對日常生活來説,是一道人際交往的硬傷,體現在文學創作上,卻是一種罕見的品質。比如本文所要説的主角,他是整個唐朝最“笨”的詩人,曾經為兩句詩反覆雕琢長達三年,最後此詩成為語文教材的經典,連自己都感動得一塌糊塗,他便是賈島和他的《送無可上人》。
唐朝是中國文學歷史上一段繁榮的時期,後人一口氣能説出的唐朝詩人,沒有一百至少有八十個。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等等。這些人共同集合成一個歷史符號,叫作唐詩。提起唐詩,總是會令人想到宋詞,兩者並稱文學雙絕。唐詩宋詞到底有多麼重要?15年前,我以某理工科出國留學。臨行時向授業恩師辭別,他送我一本《唐詩宋詞》告誡我説,想必以後你也沒有多少機會了解傳統文化,閒暇之餘不妨經常翻一番唐詩宋詞,它是所有傳統文化濃縮的精華。
我也是從那時開始,習慣看唐詩宋詞。雖然我也很喜歡李白的豪放,喜歡杜甫的真實,喜歡白居易的新穎,喜歡王維的空靈,相比而言詩奴賈島更令我敬重。從他身上,我看一種與理工男較真性格相類似的創作精神。
賈島之所以被後人稱為“詩奴”,是因為文學創作上,賈島確實很像個奴僕。他以苦吟詩人著稱,自願淪為唐詩的奴僕,曾經因為兩行詩反覆琢磨三年才得以釋懷。
念過中學的朋友應該都能想到,賈島最出名的詩是“圭峯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這首詩中五六句已經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
雨過天晴的圭峯上,天空顯得格外湛藍,空氣也是特別的新鮮。今天是我與草堂寺無可上人辭別的日子。這是一個蛩鳴的涼秋,好友帶着麈尾離開故地,要與他的親人暫時的分別。潭水中,是他一個人遠遊他鄉的孤影,遙遠地望見他,疲憊的身軀依靠在路邊的小樹上休息。最終,他好像與天邊的煙霞有約定,整個人消失在視野中,好像急着去跟天台山作為鄰居。
為什麼説五六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寫得好呢。兩句詩初次讀,不會感覺有太大的不同,若是反覆讀上五遍,內心中一股落寞淒涼感油然而生。一個人獨自出門,孤單到只有水底的影子作伴,累的時候只有路邊的小樹攙扶着自己。這才是生活中最平常且最大的孤獨感,雖然沒有李白那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的豪放,但賈島從另一種角度寫到同樣登峯造極的高度。
傳説,賈島為了寫這兩行詩,耗時三年反覆斟酌,最後連他自己都感動不已,專門為此詩作詩。古往今來,只聽説過給繪畫題詩,能夠為詩歌作詩的人,估計只有賈島一人。所以,另一句知名度更高的千古名句誕生,那便是《題詩後》“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或許,此詩背後有着非同尋常的經歷,賈島太在乎它,平時每每讀到此詩便忍不住感動到落淚。
賈島的固執,不僅體現在這裏。他另一首名作《題李凝幽居》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由於“推和敲”始終拿不定主意,賈島騎在馬上一直冥思苦想不得。無意間,闖入大文豪韓愈的儀仗。韓愈愛才,便問賈島所思何事。賈島將心中煩悶一一道來,韓愈説“敲比推更好,敲字能夠體現出禮貌,更能有一種立體的感覺”,賈島覺得非常有道理,這才從苦惱中掙脱出來。
賈島,有人評價他説“二流的詩人,卻擁有一流的知名度”。説得非常貼切,他的詩詞質量和產量放在盛唐不算出眾,能流傳下來的詩大約390首。賈島卻憑藉自己那股笨勁,一直堅持寫詩、不停鑽研,終於躋身到一流大詩人的行列。雖然他與孟郊有着“郊寒島瘦”的稱呼,但賈島的受歡迎程度要遠遠超過孟郊,應該介於一流與二流詩人之間。
所以,人的天賦有限比較笨拙,不算是什麼瑕疵,凡事貴在堅持,只要內心專注於某件事,日積月累必然會出成績。自從“認識”賈島後,我再次相信“勤能補拙”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