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名字是一個人的獨特象徵,他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寄託着老一輩人對於孩子的希望,所以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名字,特別是對於父親和爺爺輩來説,取一個好名字比什麼都重要,取一個好名字真的是讓人絞盡腦汁。
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但現在情況似乎有一點不同,取名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人們並沒有那麼重視這件事,而且隨着人們的想法更加開放,取名變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們到學校後,才知道全班都是雨桐、子墨、梓萱,可以説受到的教育越好反而越不會取名,在這背後究竟遺失了什麼?
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父母輩想要取個好名字,但他們缺乏文化素養,相反,我們有良好的教育和思想卻不能取出好名字,這就有了很多俗氣和沒有內涵的名字的出現,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重名俗名的出現就是告訴大家我們忘記了什麼。
首先,小編説這個話題時突然想起了一句話,就是:“取名要上應天意,下對人和(雖然説的比較過,但它可以算是傳統的民間規則)。”正確的方法是:男子取名看《楚辭》,女子取名看《詩經》。此外,從文還有《論語》這個選擇,習武要靠《周易》。這句話告訴了大家取名的通用道理,中國文化典籍中真的藴含了極大的魅力。
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現在有多少人為孩子取名按照這個來,有多少人取名真正落實到了這個點上,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無法取好名實際上是我們遠離那些傳統文化的原因,可以説越有文化越不會取名,人們缺少了對於文化的敬畏。
新知識和新見解可以真正拓寬視野,甚至讓生活更美好。但是如果真的想取傳統的名字,那麼就會缺少很多東西,這種現象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和家庭中無處不在。
熟讀過《楚辭》和《詩經》,理解了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魅力,真的做到不忘記傳統經典的精髓,大家還會害怕孩子的名字不好嗎?大家還會怕整個班級都是雨桐、子墨、梓萱嗎?
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事實上落實到生活中,大家都看到為什麼流浪者沉大師會火?大家都羨慕他可以出口成章,有知識和遠見;熟讀《莊子》《論語》等。大家喜歡的不是他本人,而是這些傳統文學給他帶來的獨特魅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1 字。

轉載請註明: 重名俗名現象很嚴重,有文化卻取不好名,我們到底怎麼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