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生活中,膨脹螺絲是一種很常見的建築固定材料,比如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就會將其打入水泥牆中,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還安全可靠。但是您知道嗎?膨脹螺絲並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的東西,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魏,古人就已經開始在建築中使用了。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看看古代的膨脹螺絲長什麼樣……
因為這個膨脹螺絲是在懸空寺發現的,所以就不得不先從這座寺廟説起。在北魏時期,山西大同稱之為平城,是北魏的都城,所以在這裏有大量的寺廟遺址,而懸空寺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一處,主要就是因為它“不走尋常路”,修建在翠屏峯的一處懸崖峭壁之上,距離地面超過60米。也許看到這裏,讀者們就有疑問了,為什麼偏偏要在這裏修呢?
據當地百姓説,相傳在北魏時期,翠屏峯山下一到雨季就洪水氾濫,水患不僅阻礙了南北交通,更讓百姓們苦不堪言,後來,有人就認為是“妖孽作亂”,於是就準備在翠屏峯修建一處寺廟,用來“驅邪”,可這裏崇山峻嶺,沒有一處合適的平地。不久之後,一位道長髮現,在翠屏峯的一處懸崖上有“靈氣”,所以人們就決定在懸崖絕壁上修寺廟,也就是現在的懸空寺。
經過一千四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如今的懸空寺依然屹立不倒,至於當時古人是如何修建的,因為缺乏史料的記載,所以也成了一個難解的謎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文物部門為了更好對懸空寺進行保護,於是就準備進行一次修繕,沒想到的是,卻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秘密。
當時,在寺廟西側的過道下,專家看到有幾根橫木很破舊,所以就決定將其取出更換。於是,幾位建築工人繫上安全帶,懸到過道下面,準備將橫木從巖洞中抽出來,沒想到竟然抽不動。最後,幾個人一起上,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了,可這根橫木卻還是紋絲不動。這可急壞了上面的專家,如果橫木取不出來,那就換不了新的,也就沒法再進行後期的修繕和維護。
於是,工人們就想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用鋸子將橫木鋸斷,然後再用電鑽將巖洞中的木材根部搗爛。專家一時也沒有好的辦法,所以就不得不同意這樣操作。工人開始沿着巖壁,將橫木鋸斷,結果發現這木頭還真硬,雖然外表看起來有些糟朽,但裏面卻堅硬如鐵,而且兩個人,換了三根鋸條,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將橫木鋸斷。
鋸斷橫木之後,工人們就拿來電鑽,繼續鑽巖洞內的橫木。又忙碌一個多小時,才把裏面的橫木取了出來。可沒想到的是,取出來的木頭造型十分獨特,帶有人工的倒齒不説,木頭靠近洞裏的一端,被斧子砍出了一個裂縫,裂縫中還夾着幾個楔子,工人們都很納悶,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被處理的橫木,便將其交給了專家,專家們經過仔細的研究,才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就是膨脹螺絲的原理,往巖洞中插橫木的時候,利用楔子撐開橫木,使橫木的倒齒和巖縫中的凹槽對齊,並且牢靠的卡在一起,而且楔子打得越深,橫木就卡得越緊,因此才能保持橫木千年都不鬆動。專家們也不由得脱口而出:這真是一根大型的膨脹螺絲!
除此之外,古人智慧在修建懸空寺的時候,體現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在寺廟中有三尊佛像,每都尊只有一公斤多重,因為古人巧妙的製造了“脱紗佛像”,以此來減輕寺廟的承重力;還有,寺廟房梁的木料連接,大量的使用榫卯結構,使其具有高強度的同時,還保證了一定的穩定性和柔韌性。而且從史料中的記載來看,懸空寺曾在多次地震中,都能完好無損;另外,本身懸空寺的選址,也十分的科學。因為它位於北邊的峭壁,而且還處在一處凹壁之內,所以幾乎就沒有風吹日曬,因此整體建築材料也不會老化,可以長久的保存,
如今的懸空寺,已經是渾源縣的一張名片,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遊客們登寺遠眺,都要切身的感受一下古人智慧的結晶。另外,從現在寺廟的保護情況來看,它再屹立一千年,也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容小覷……
懸空寺在修復中,竟發現了北魏時代的“高科技”膨脹螺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