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翠香(山東壽光)
歲月淺歌,依秋慢行。
這秋的天氣忽然錯亂了起來,前幾天還冷的要穿棉衣,霜降季節又要讓你換上薄衣短袖了,好在心裏有個嚮往,去看漫山遍野的紅柿子,也就不計較這天是冷是熱了。
端坐於時光的門楣,看一片片落葉點綴秋色。秋,終是漸行漸遠,這落葉、蕭條和裸露的禿枝,似已有些許的冬意。一路上心無旁騖,跟隨大部隊前往柿子溝的方向而來,開啓心心念唸的青州之旅。
這是一個叫上白洋村的地方,因柿子而冠名於柿子溝。原本的村名倒被人忽略不計了。被柿子溝吸引,源於好友林間。林間是認識多年的威海文友,不僅文章寫得好,攝影技術也是一流:那些雪裏翩翩起舞的白天鵝,給人一個潔白的世界;爬滿籬笆的薔薇花,紛飛若蝶的銀杏葉,似煙如霧的粉黛亂子草……配上美若天仙的精緻女子,簡直美輪美奐!當然,最美莫過於青州的柿子盛宴。
那年林間老師從威海趕來説要與這柿子溝談一場戀愛,賦予一次眉目的傳情和暗送的秋波。這些愛戀,從一幅幅美得炫目、紅的耀眼的豔照裏流出。那一個個柿子像一盞盞紅燈籠在枝頭張揚,又如待嫁的少女羞澀地在風中躲閃,嬌羞美豔,讓人垂涎三尺。
我翻閲着這些秋天獨有的饋贈,心裏如同這柿子紅彤彤般温暖。藍天下,漫山遍野一樹樹的紅果滿枝,成熟的柿子沉甸甸地壓彎枝頭,一片片山谷被柿子林、山楂樹裝點的流光溢彩。樹葉還是一貫的謙遜,完成花的陪襯的使命,在柿子成熟的時候又悄悄脱離枝頭,讓一張張小紅臉兒高懸着,讓人眼羨心慕。一幅山村大寫意就這樣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鏡頭中戴着花頭巾的女子們正在削着柿子皮,一張張笑臉比柿子更加嬌豔,柔軟可彈。身邊的籃子裏,一顆顆褪卻薄衣的柿子,豐滿而圓潤。身後是掛掛柿子串,宛若一面橘紅球子牆,壯觀而紅火,像極了如今山村人家火紅的熱情,火紅的日子。
儘管是一幀幀照片,我依舊聞得着野香,看得見整個柿子溝的沸騰。淳樸的山裏人在美景裏變得更加生動、亮麗,他們在顯得是那樣的自然且自在。就這樣這美景從鏡頭裏翩翩而來,充盈我所有的思緒。
曾經與林間老師相約過一起探訪柿子溝,如今坐在車上,忍不住給好友林間老師微信留言:我要到青州柿子溝旅遊去!沒想到轉瞬就收到回信:柿子紅了?到時要拍照片發給我哈。我自然痛快地應着:紅了紅了,到時拍照片給你看。帶着這份承諾的任務,心裏對柿子溝的嚮往與渴望就又多了一分。
在萬般思緒裏,隨着山裏的彎彎繞繞的盤山路,我們終於到達了柿子溝所在的上白洋村。其間,又來了三輛載滿遊客的外地的旅遊車。村民們熱情地接待着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用獨有的特色產品招待:地瓜、山楂片、杏仁、黑米煎餅、柿子煎餅……琳琅滿目,香氣瀰漫,羈絆着遊人的腳步。山裏沒有信號,很多人想買付不出款,賣特產的大嫂説她家有wifi可以回家掃碼,這讓我吃驚不小,同時為科技發展到千家萬户而感慨,誰敢説農家婦女沒文化?不懂高科技?OT了?
估計大夥兒的心如我一樣,早飛到柿子溝了吧,所以大多人説等下山回來再買,買上的急急地跑向自己的車放貨。
由於下過大雨,又是上坡路,道路有些濕滑,好在被鏈軌車推過有個硬底兒,儘管難走,但不吃腳。
彌水採風的旗子在前面迎風招展,一個個文友信心滿滿,弓背而行,路兩旁是深深淺淺的溝壑,溝下結滿紅鈴當的山楂樹也沒有牽絆住我們的步伐。路兩邊是高大的柿子樹,一眼望去,竟是光禿禿的樹幹,無葉,無果,彷彿閉了氣。大家倍感疑惑:柿子溝的柿子樹咋沒有柿子呢?儘管疑慮重重,但總覺得好風景在前頭,大家鼓起勁兒來,一路攀登。越往上走,因着石板路,便有了山路的模樣,一塊塊不規則的大小石頭不規則地排列成一級一級的台階。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陡。綠色一直延伸到目之所不能及的地方,夾雜着多彩的灌木叢林,雲朵停歇在山頂,大自然才是繪畫高手,美哉壯哉。道路兩旁的柿子樹依舊不動聲色地沉寂着。同行的林老師對山中無飛鳥而遺憾。剛説完,兩隻灰喜鵲嬉鬧着從頭頂飛過,幾個人不由會心一笑,多少給了一下小安慰。林老師一説,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腦海中閃現的卻是照片中那些穿梭在樹林中的鳥兒,就那樣撲稜稜地在眼前晃來晃去。忽然感慨:果樹上沒有了果子,那些鳥兒應該是到別處覓食吧。離山頂越來越近,也不曾見到理想中柿子溝的樣子,忽然間就沒有了激情與繼續往上的勁頭(但後來聽爬到山頂的老師説上面有姿態各異的石道人,心裏有些後悔,但也只能等下次的旅程了)。
下山時走得比較輕鬆,回眸一望,山就那麼高高的綠着,紅着,偶爾有野蘆葦閃過眼簾,它們在青山綠葉中搖曳着白穗兒,相映成景,成趣,成畫。
上山時忽略的鞦韆,在一個小姑娘的手中飛轉,輕坐上去,雙腳一蹬,身體離地飛旋空中,帶着花香的風拂面而過,雲朵像浪花般在藍天裏或卷或舒。一時間,有些恍若回到童年的感覺。
同伴在右前方高聲地招呼着我快走,而我卻被路邊的指示牌兒引到了左前方的小石路上。一轉身,便聽到嘩嘩的水聲,眼睛不禁放出光來,這裏真是別有洞天,一方湛藍的湖就這樣突兀地闖進眼簾,這個湖就是有名的“子房湖”,與“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竟在轉角邂逅!張良,字子房,相傳西漢初年,張良隱居於青州,常到觀星台夜觀天象,是夜,張良發現觀象台正東微微泛白,天亮時趕到此處,眼前是一清泉,至寬闊處成一灣碧水,為紀念張良而取名“子房湖”。據説飲此湖中之水,可消災去病,百試百靈。
湖水由山泉水匯聚而成,村民保護了山村,融入自然,這青山綠水是對青州人最好的獎賞。那潺潺的水聲,叮叮鈴鈴為村民送去天籟之聲,悦耳動聽。踏過小橋,那“嘩嘩”的瀑布便展現在眼前,清清凌凌若珍珠灑落,温度一下子涼了許多。兩隻大白鵝伸長着脖子,“嘎嘎”地朝我們高叫着,似與我們打招呼,致歡迎詞。
吸引我的是生長在崖壁上的兩棵樹。這是兩棵欒樹,當地人稱它“若梅樹”,大概是它的紅果果像極了一朵朵紅梅的緣故吧。它倆從石縫中生出,斜着身子長成一處風景,一年四季被飛瀑沐浴,長得慢,冬天的寒冷歷練了它的風骨,它一直被風涼着,儘管百年過去,卻也只有碗口那麼粗,但它的生命力是這山間所物無法比擬的,包括我們人類。我覺得這是一棵藝術之樹,被泉水滋養,被百鳥朝聖仰慕,被世人稱頌豔羨。
“柿子溝人家”的門牌,不由讓我的腳步拐了彎兒。這是一户靠近子房湖的人家,兩層別緻小樓都住滿遊玩、拍照、寫生的客人。院中鮮花簇簇,修剪成鶴狀松、雲狀野棗、疊羅漢梔子的盆景擺在樓梯拐角的門口兩側……房檐下一個小小的水池,池中有幾多綠植,有魚遊動。更令人驚訝的是,各種藝術石刻整齊排列在影壁牆邊:紫氣東來、松鶴延年、福祿壽喜、喜上眉梢、碩果累累……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絕倫。而這些石刻都出自這家的男主人之手,不由感嘆:高手在民間!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讓自己的生活步入小康。仰首觀青山,低頭見綠水,林間聞鳥雀,湖中鯽魚肥。真乃人間仙境也!這家妹子見我貪婪的眼神,不由笑着,讓我有時間可以來住個三五日,免費!她這一説,倒讓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收回目光,但心底確確實實喜歡上這依山傍水的山村之地。
走出她家院門,抬頭向北眺望,我幾乎驚呼起來:“柿子,我看到了柿子!”我這大驚小怪的樣子,讓出門送我的妹子笑噴了,對於他們來説真的不至於,但與我卻是驚喜,尋覓無果中忽然遇見,怎不驚喜?何況它們高挑在藍天裏,俯視着一羣羣風風火火而來的尋詩覓章、寫意畫畫的人,噙着鳥鳴把秋紅送到喜歡它的人們的眼眸裏。詩在身旁,何須遠方?不僅有禿枝頭裸掛的喜燈,還有綠葉掩映下的如意。五葉楓所有的葉紅素都從沉睡中甦醒,並以它炫目的色彩和美麗的風姿,驚豔我的目光;放眼四望,漫山遍野的黃櫨迎風蜕變,紅似火焰。山巒疊翠,紅綠相間裏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座座石屋成了點綴,各色小花又來點綴這山裏人家。
一陣陣香氣不時挑逗着我的味蕾,原來路邊的煎餅攤開張了。攤煎餅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女子,只見她舀一勺面芡,左手轉動鐵鏊子的同時,右手拿薄竹片貼着面芡隨鏊子的轉動而快速轉動。一眨眼工夫,一張輕薄如紙的煎餅就大功告成。口味隨自己喜歡,或柿子味,或山楂味,抑或山棗味……這飄着山果味道的煎餅讓我們滿載而歸。
小橋,流水,人家;石碾,石磨,轆轤……它們無不染着歲月的顏色,留着時光的印痕。溪流穿村而過,逐一叫着它流經的名字:文明之家、響水灣之家、柿子溝人家……這真是一個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人間仙境。
上山時沒有看到柿子的遺憾此刻被眼前的風景撫平,我把打給林間老師的信息改為:今年倒春寒,柿子溝沒有柿子,若你拐彎,定會看到你最想要的風景!合上手機,不禁微微一笑,心滿意足:所有的喜歡都在轉角處遇見,真好!
作者簡介:柴翠香,山東壽光人。山東省作協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各大報刊雜誌。出版散文集《舊夏的味道》《小窗盈香》《香飄塵外》等,詩集《螢窗心語》《穿過陽光的小巷》等。散文集《淺墨時光》即將付梓。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 書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