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給我關注評論的時候
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指出來,小編好認真改善
在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有一座號稱“中國第一莊園”的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這個莊園可是全國三大莊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2001年就被相關部門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康百萬莊園的主人就是“康百萬”。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鞏縣康氏富豪家族的統稱,得名於當年慈禧太后的金口玉言。
康百萬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
康應魁除了繼承家族的經營理念外,還有其獨特的經商策略。他帶領康家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升官。他利用清朝朝廷鎮壓白蓮教之機,奉行“盡忠發財”,不失時機地向朝廷奉獻自己的財富以表忠心,進而從朝廷獲得更豐富的經商資源。康應魁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
在康應魁這種經營策略下,康家最終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
縱觀康百萬家族,先是有創業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然後有開闢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接下來就是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莊園主康應魁,更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莊園主康道順。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接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宮迴鑾的十七代莊園主康建德。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到西安。第二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北京路過鞏縣。當時河南正值饑荒之年,田野荒蕪,財政虧空。當地知府,無力接駕。時任十七代莊園主的康建德藉機為知府解憂,康家決定出資迎駕兩宮。
據《鞏縣誌-知縣史宣詠傳》記載:“清帝迴鑾,縣境築行宮,差務之大,亙古未聞。宣詠率士紳籌備,智周計密,功成而里巷不擾。一生操持嚴潔,蒞官有年,囊橐蕭然。”
為了順利辦好這個百年難遇的好差事,康家在水路和旱路都做了充分準備。旱路上,在東黑石關修建了一座行宮;水路上,在洛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橋,在洛河邊上建造了五艘龍船。為了停泊這五艘龍船又建船塢五座,俗稱龍窯。
慈禧駕到的時候,恰逢洛河發大水,慈禧就走旱路入住了黑石關行宮。據説在第二天慈禧臨走之際,康建德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附帶又獻上了一隻銀桶,桶內是“皇清輿地圖”,龍顏大悦的慈禧説道:“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不久之後,慈禧又命人賜給康家一塊“神州甲富康百萬”金匾。自此以後,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名揚天下了。
自古生意人都講究排面,自明朝中葉起,康百萬家族即開始建造了康家莊園,直到清代之處方成規模。康百萬莊園由19部分組成,佔地240餘畝。
經過康家歷代建設,康百萬莊園不僅擁有了寺溝、張溝等明代樓院,龍窩溝、寨上主宅區、南大院、棧房區、店鋪、飼養區、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築,外加上碑樓、牌坊、花園,最終形成了一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氣勢宏偉的大莊園。
如今,雖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但拂去歷史煙塵,透過時空隧道,我們不難發現飛檐翹角、青瓦高牆,不僅承載着厚重的歷史,包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而且還代表着一段血脈相連的沿承和一個區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康百萬莊園不僅以其古建特色見長,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為人們稱道,其無處不在的細節,讓宏大的莊園更韻味十足。
漫步莊園,隨處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不僅刀法細膩、工藝純熟,而且內容繁多、形神兼備。
康百萬家族的雕刻工藝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在這些工藝品中,不難見到對子孫後代有教育意義的精品。
“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意思是説,將自己無限的智慧貢獻給社會,將自己用不完的俸祿還給朝廷,將自己沒有用盡的財物送給百姓,將自己沒有享盡的福留給子孫。
由此可見,康家不但有獨特的經商之道,也擁有獨到的傳承教育之道。融合南方常見的一些圖案,每一件對都康家子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閒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