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長城建造以來,中國就是牆內的一個大花園。兩千多年以來,中國人從未停止造園。
從一池三山的蓬萊仙境,到桃花源的樸素自然,再到城中園林的出現, 紀錄片《園林》就講述了歷朝歷代的園林與園林里人的生活。
園林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中國人長期以來夢想的仙境和心靈安寧之所。
《園林》一片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一集《不朽的林泉》就完整描繪了明代名士文震亨的精緻生活。
文徵明設計了舉世聞名的拙政園,他的孫子文震亨寫了幾乎被湮沒的《長物志》,玩物亦能存志,物心轉換之間,他們的態度滋養了園林。
精緻生活培養的是一顆高潔的心。
一部《長物志》,記錄了明代文人的審美生活,林泉不朽,園林亦有風骨。
園林是一種情感,寄託着中國人祖祖輩輩對理想的、美好的生活環境的一種想象。
從最早的吸引神仙、追求長生,到之後的隱逸其間、安然度日,園林放置着人們內心的嚮往。
近千年之前,開封也曾有一座空前絕後的超級園林,寄託着“文人皇帝”宋徽宗“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的夢想。
而如今,它卻深埋在地下十米處,消散在東京夢華之中。
超級園林艮嶽承載了一個君主所倡導的理想化生活方式。在古都開封的記憶裏,宋徽宗的園林艮嶽改寫了這座城市和一個朝代的命運。
園林也是人與自然與自我對話的思考空間,物我合一,關照生活。
安史之亂後,王維隱逸終南山,在輞川別業中建立了人與自然、園林與城市的相互關照,融匯了這三者的關係。隱與仕不再成為矛盾,而是有機的整體。
繼王維之後,白居易提出了“中隱”的理論,進不趨要路,退不入深山。這種不走極端,行於中道的概念是劃時代的。
在我們的時代,園林依然在發展、前進:大都會博物館中明軒在佈局上的留白、比利時天堂公園中的中國夢……
鳥,花,盆景,橋,夢,最終傳遞的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萬物歸心,天人合一。
紀錄片《園林》從先秦、漢、唐、宋、明的園林講起,直至現代。神話時代的園林傳説,歷史上的園林之最,皇家園林、文人園林以及私家園林都會在片中重現。
只要心中有山水,處處皆有山水。現代人也許沒法徹底擺脱鋼筋鐵林的城市生活,但從紀錄片中也可體味園林中的慢生活。
《園林》
6月23-26日
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