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福州11月23日電 (陳歡歡)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產業發展勢頭遇阻。當下,應如何安全地“重啓”旅遊業?如何助力“海絲文旅”合作?11月23日,以“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聚合力共繪美好藍圖”為主題的2021“海上絲綢之路”文旅合作高峯論壇在福建福州啓幕。高峯論壇採取“線下論壇+線上峯會”方式,實時打通福州主會場和北京分會場,邀請國內外文旅專家學者共同論道,激盪思想,凝聚共識。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2021“海上絲綢之路”文旅合作高峯論壇。人民網 陳永整攝

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旅遊業領先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來説,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應對疫情過程中,旅遊業發展了深刻變化,旅遊變革進程明顯加快,旅遊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旅遊產業新挑戰、新機遇不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秘書長陳冬指出,旅遊供給更趨多元化,自駕出遊、房車露營、體育旅遊等細分產業逆勢增長;定製旅遊、家庭旅遊等新興業態方興未艾;以高品質、個性化、低密度為關鍵詞的多元化旅遊,成為旅遊業供給投放的主要方向。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秘書長陳冬在線發表主旨演講。人民網 陳永整攝

陳冬説,科技賦能加速旅遊業復甦,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影響了旅遊業發展的內容、方式、規模和速度。機器人技術讓旅遊企業運營成本不斷降低,大數據讓旅遊產品信息更精準觸達消費者,虛擬現實為遊客帶來身臨其境的雲體驗,智慧旅遊優化了政府行業管理效率。同時,與技術進步相伴的旅遊商業模式也加速變革,旅遊跨界融合發展,線下線上互動變得越來越普遍。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亞太旅遊聯合會會長何光曄發表主旨演講。人民網 陳永整攝

“新冠疫情的暴發讓全球旅遊業都受到衝擊,但各國旅遊業始終表現出較好的韌性、適應性和反彈能力。全球旅遊業正在逐漸復甦,再現活力,重振信心。”亞太旅遊聯合會會長何光曄表示,近年來,中國已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旅遊業的領先力量。中國在旅遊業方面的不懈努力,將有助於旅遊業從全球疫情的影響中復甦。

陳冬也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城市是世界旅遊的重要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理應率先行動起來,以更加廣泛的合作、更加積極的行動,加速催化新形勢下旅遊業迭代更新,推動“海絲文旅”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科技賦能,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技術創新,如何發揮科技在文旅中的作用?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圓桌峯會北京分會場現場。人民網 皇甫萬里攝

北二外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厲新建提出4點看法:第一,科技可以在文旅市場交易效率上發揮作用,一個是讓交易變得更快,另外一個是交易量可以變得更大;第二,在激勵供求的動態平衡機制中,科技也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三,科技可以在文旅發展過程中更好地推進空間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是‘慣常環境’,到旅遊世界當中是‘非慣常環境’,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二元世界。科技賦能可以讓二元世界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從而打通邊界。”第四,科技可以帶來沉浸式的旅遊體驗效果。

同時,陳冬建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城市應支持旅遊業創新發展,推出更多新業態、新主體、新模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應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和智能終端,加強智慧旅遊和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動旅遊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應該加大信息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共同建設覆蓋“海絲”城市的公共服務平台。

何光曄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和國際疫情防控常態化局勢的催化下,加快現代科技手段研發和運用,加強旅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利用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來推動旅遊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創新旅遊公共服務模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旅遊。

文旅融合,讓“海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

“文旅融合作為國家大力發展和扶持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對內而言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工具和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推動器,對外則是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台和民族文化自信及國際形象的展現。”何光曄説。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會長姚軍也認為,文旅融合可以推動“海絲文旅”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歷史上,由“海上絲綢之路”帶動的不同文化交流碰撞,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當前,深化文旅融合,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傳播“海絲”文化、僑鄉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對於推進中國與世界更深層次的互動,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當代意義。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會長姚軍發表主旨演講。人民網 陳永整攝

那麼,文旅融合應如何推進?

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文化旅遊分會會長符奕斌表示,文旅融合主要是出產品,產品的打造是文旅融合最好的表現方式。文旅產品通過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打造為城市特色化IP,加之在進行場景化演繹後,可以讓遊客深入體驗獨特的城市文化。

同時,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博士齊曉波指出,文旅融合過程中,有機遇,也有挑戰。有時候文旅融合會過度延展文化,比如一些古鎮的開發,原有的文化變味了。所以要去思考怎麼取和舍。“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脈絡來看,到底哪些是真正要把它發揚光大的或者是真正能夠傳遞價值的產品,我覺得要更多地去支持它。”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圓桌峯會福州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新時代下,傳承與活化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街區等,是高質量發展文旅融合的關鍵所在。”國際旅遊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復旦大學旅遊學系教授沈涵説,以福州古厝為例,未來要想做好古厝的傳承與活化,需要歷史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城市生活體驗建立連接,引起年輕人的情感共鳴,使古厝在不斷被使用中產生價值延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3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高質量共建“海絲文旅”?專家學者齊聚榕城論道文旅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