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400億美元,京東物流IPO後能跑多遠?
編者按:本文來自松果財經,作者寧缺,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如果説,快遞界有一個能與順豐比肩的物流,那就是京東物流了。
有報道稱,京東物流將在本週尋求IPO批准。如果此次順利通過聆訊,京東物流或將於5月正式招股並掛牌上市,併成為京東集團旗下第三家上市子公司。預期募資30億至40億美元(約234億至312億港元)。
在幫助京東建立起核心競爭力之後,京東物流也開啓了自己的上市之路,京東物流憑何上市?面對順豐等強敵,虧損14年的京東物流上市之後能跑多遠?
營收保持高增長 京東物流憑什麼?
京東物流集團正式成立於2017年4月25日,直到2020年,京東物流為超過19萬家企業客户提供了服務,覆蓋快速消費品、服裝、家電、傢俱、3C、汽車和生鮮等行業。
在營收方面,京東物流增長顯著。根據京東物流招股書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收入達到495億元,同比增長43.2%,這一數字在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別為379億元和498億元,相比2019年31.6%的同比增幅,保持了高速增長。
為什麼京東物流在拆分運營後還能保持這樣高速的增長呢?
(1)獨具特色的“一體化倉配服務”。在消費者訂單還沒有蹤影之前,貨物就已經從工廠通過幹線物流或支線物流發往京東物流倉庫。再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預測,京東物流再將各類貨物調撥到位置最理想的“區域配送中心”(RDC)或“前端物流中心”(FDC)。
在消費者下單後,商品在距TA最近的RDC/FDC出庫,發往7280個配送站(門店)中的一個,由19萬京東小哥中的一位完成“最後一公里配送”。
招股文件披露,京東商城90%的訂單能在當日或次日送達,“一體化倉配服務”使得京東物流擁有別的快遞不可及的“速度”優勢,也讓京東物流迅速脱穎而出。目前,京東物流營收的80%來自圍繞京東電商平台展開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2)背靠京東,“以儲代運”模式。京東物流誕生之初,就是為了京東電商服務。為了與阿里差異化競爭,京東開啓了自建物流之路。而京東物流的核心,就是“以儲代運”模式
換句話説,對於其他公司而言,都是消費者訂單在前,物流公司攬件在後,而京東物流卻依靠着巨大的倉庫提前攬件,再根據消費者訂單第一時間發貨,這就是“以儲代運”模式最大的優點。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模式很簡單,不就是自建倉庫嗎?其實真不是。對於一般的物流公司來説,沒有京東豐富的運營經驗及算法優化,對消費者需求預測的精準程度不夠,只會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其次,背靠京東商城讓京東物流不乏銷售門路。作為可以與阿里比肩的老牌電商平台,京東有強大的銷售能力,2020年H1自營業務銷售額達3311億,讓京東物流無後顧之憂,而別的物流公司還真做不到。
目前,京東物流自有倉庫800座,面積約2000萬平米。此外,還有1400座由合作伙伴運營的“雲倉庫”,租賃物業1700萬平米。截至2020年6月末,京東集團存貨淨值達548億。
可以説,“一體化倉配服務”和“以儲代運”模式形成了京東物流的護城河,也是京東物流高速增長的基層邏輯,更是京東物流贏得資本青睞的基本。那麼,上市在即,京東物流又面對那些隱患呢?
虧損14年 京東物流上市後有哪些隱患?
作為一個在物流界“摸爬滾打”十餘年的京東物流來説,京東物流在上市之後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1)連續14年持續虧損。長期以來,京東物流都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個月京東物流分別虧損28億元、22億元及1170萬元。
要知道,在目前上市的快遞公司之中,京東物流是唯一一家仍在虧損的公司。不管一家公司在某方面表現再優秀,持續的虧損也會讓資本的心難安。
(2)營收過於依賴京東。在京東物流的營收中,根據客户是否使用京東物流倉儲/存貨管理服務,京東物流將客户劃分為“一體化供應鏈客户”和“其它客户”。
京東集團無疑是最大的“一體化供應鏈客户”,也是京東物流最大的客户。2018年、2019年分別貢獻營收265億、307億,京東集團分別佔“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收入的77.8%、73.3%;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貢獻“一體化”收入281億,佔該類收入的73.2%,佔總營收的56.6%。
而且,目前京東集團間接持有京東物流79.12%的股份,若京東旗下電商的交易總額出現下降,京東物流的物流服務需求會相應減少。而且,要命的是,很多“外部客户”都是京東電商平台上的第三方賣家。
一旦走出京東的庇護,京東物流上市後的競爭力如何,還未可知。但是想要從順豐和“通達系”手裏搶生意並不容易。
(3)京東物流毛利潤率低。2019年京東物流毛利潤34億,毛利潤率6.9%,對於快遞公司來説,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數字。相比於順豐來説,同期順豐毛利潤、毛利潤率分別為195億和17.4%。即便是到了2020年前三季,京東物流毛利潤率也僅為10.9%。
那麼,為什麼京東物流的毛利率這麼低呢?
其實這與京東物流的“以儲代運”模式脱不了干係。自建倉庫耗費京東物流巨大租金成本,而幹線/支線運輸又高度依賴外包,其成本結構決定其毛利潤率難高,並且局面難以輕易扭轉。那麼,上市之後,京東物流又能面臨哪些新機遇呢?
京東物流還能説出什麼故事?
據36kr報道稱,京東物流估值可能達到400億美元左右,約2600億人民幣。
目前,國內快遞公司中,除龍頭老大順豐控股市值超過5000億之外,“三通一達”四家市值均在500億元以下,如果京東物流真如預期中所説的市值400億美元,那麼,京東物流將穩坐“快遞界”第二交椅。
那麼,與龍頭老大“順豐”相比,京東物流的實力如何呢?
在營收上,目前京東物流的收入規模不足順豐的一半。2018年和2019年京東物流收入分別為379億元和498億元。相對比下,順豐同期的收入分別為909.42億、1121.93億以及1095.93億元。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營收495億,同期順豐營收1096億,差距仍然明顯。
在幹線運輸實力上,京東物流也與順豐差了不止一點半點。截至2020年末,京東物流自營運輸車隊擁有7500輛卡車及其它車輛(京東門店數為7280個,平均一店一車)。而順豐擁有10萬輛幹線/支線運輸車輛,4.3萬輛末端收派車輛。
在空運上,京東更是不及順豐。截至2019年末順豐擁有58架自營全貨機、13架租賃全貨機,執行航線73條,全貨機加散航總計航空線路2102條,日均航班4234次,全年總髮貨量135萬噸,而京東物流的空運基本上沒什麼聲響。
雖然和第一有所差距,但京東物流勝在增速強大。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同比增速提高到43.2%;而同期順豐為39.1%。
但自去年極兔以黑馬之姿攪亂局勢後,物流行業價格戰兇猛,多家快遞公司都傳出了融資或二次上市的消息,這也給京東物流帶來了壓力。
為此,京東物流也在想方設法完善自身生態,增強競爭力,企圖在上市之後能説出新故事。
(1)佈局空運,補齊短板。京東物流想要與順豐一決雌雄,那麼在“空運”上就不能輸。為了快速補齊空運短板,京東物流決定收購。去年8月,京東物流以54億對價收購跨越速運,實現了“航空貨運航線”的從無到有。目前,京東物流擁有的620條航空貨運航線絕大部分來自跨越速運。
(2)押注“眾郵”,增強下沉市場實力。京東物流對標“順豐”,兩者都是採取直營模式,面向高端用户,但與此同時,京東物流也沒有放過下沉市場。
“眾郵”就是京東物流主攻小件電商包裹的品牌,也是為了狙擊通達系電商而做。在2019年京東物流近500億營收中,眾郵大約營收60億。
未來,下沉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面臨業績增長壓力的京東快遞,想來也會不遺餘力的增強這部分市場實力。
(3)提升技術實力,專注提升運輸效率。技術優勢或許在未來的“物流大戰”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為此,京東物流公司一刻也不敢放鬆在這上面的投入。
近三年,京東物流持續增加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從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個季度,京東物流累計技術投入達到46億,呈不斷增長趨勢。這段時間內,京東物流技術投入在同期收入的平均佔比達到3.4%,領先同行業。
未來,京東物流將採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及物聯網等底層技術,持續提升公司在自動化、數字化及智能決策方面的能力。在倉儲、運輸、分揀及配送等關鍵物流運營環節,運用先進的無人技術及機器人,提升效率。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人民幣2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幣3.2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5%,約為同期中國物流支出增速的1.8倍,未來市場依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於京東物流來説,分拆上市並不是終點,反而是一個“斷奶”的必經過程。迫使京東物流減少對於京東集團的依賴,專注於自身電商件以外的市場,但是京東物流至於能走多遠,還需要看自身在上市後能否給資本市場講出新故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