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在視頻中傳神地模仿老師,來自黑龍江鶴崗的13歲男孩“鍾美美”在網絡上走紅,短短兩個月粉絲量漲到130萬。遭遇質疑後,“鍾美美”的視頻被大量下架,引發輿論關注。
如今,網絡直播的低齡化已成為一種現象。隨着短視頻、直播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淪為大人的牟利工具。一些稚氣未脱的孩子,在直播中展現出無比成熟的話術和技巧,嫺熟地打招呼,招攬粉絲,索要打賞,看上去越是遊刃有餘,越讓人覺得不忍直視。眾所周知,未成年人尚處於道德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和人生觀很容易受到衝擊和影響。
在這個流量變現的時代,孩子淪為賺錢工具,究竟誰該這種現象負責?不可否認的是,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而不是無底線的縱容、勸誘甚至慫恿未成年人進入直播領域。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在這個年齡階段,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以學習和成長。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發佈的《短視頻、網絡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直播的頻率和時長大幅增加,網絡直播行業迎來一片昌盛繁榮的景象。網紅們因海量的粉絲、強大的話題性、豐厚的收入,以及草根化等特點,掀起超強風暴。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當網紅成為一種潮流,當注意力經濟波及未成年人時,我們應如何去進行規範和正確引導呢?
因為直播的低門檻,使得個性表達和草根表達有了機會。他們或嬉笑吐槽,或不斷獵奇,不斷追求新型表達,有的還朝着更為庸俗化的方向演進,用消解嚴肅的方式去博取流量,維繫受眾。一些主播傳遞出來的對社會、對人生、對感情的態度甚至是消極、錯誤的,青少年的辨別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誤導。同時,網絡直播的打賞能夠迅速變現,這會蠱惑一部分孩子形成“學得好,不如播得好”的錯誤認知。
以00後為主體的青少年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一刀切”式禁止他們觀看或參與網絡直播顯然不切實際,關鍵是社會各界須形成防控合力。
一方面,無論是直播平台還是利用直播與未成年人進行溝通交流的主體,都有義務用正確的信息內容、正當的行為方式來引導未成年人,防止利用網絡直播對青少年進行利益誘惑、傳播非法有害的信息,從而避免不良直播內容侵蝕青少年的價值觀,築牢安全屏障。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和家長,也有必要教孩子學會甄別有害信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規範未成年人直播,其實更須管住部分唯利是圖的父母。我們期待,有關的管控法規能儘早出台,並以此警醒平台和家長,共同來直面並解決這一問題,同時能發動更為廣泛的社會力量,剷除“低齡直播”氾濫的土壤,為少年兒童的成長創造更為清新健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