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比亞迪,打造定製網約車
作為一家輕資產互聯網公司,滴滴沒有造車背景,但乘用車是出行企業始終離不開的主體。日前,滴滴舉辦的開放日上發佈首款定製網約車D1,該車是由比亞迪、滴滴聯合推出的車型,花費三年時間打造,將主要用於網約車運營等場景。12月滴滴將在長沙首先投放。D1目前計劃僅面向滴滴注冊的網約車司機提供租賃服務。
其實早前,滴滴就與車企開展過合作,例如2019年五月,大眾與滴滴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大眾將提供約10萬輛新能源汽車或無人駕駛汽車與滴滴組建一個運營車隊;同年6月,滴滴與廣汽集團達成合作,推出“如祺出行”計劃。近兩年的網約車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增長率很高,除了滴滴和上述兩個廠商品牌,也有許多新玩家進場,市場就有了相應的變數。
區別於傳統乘用車,新車是專門為網約車而設計的。細節方面:不對稱車門設計,右側採用側滑門開啓方式便於乘客上下車;針對司機,D1車內增加了定製化的司機座椅、移動公文包等基礎設備;動力方面,配備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180牛·米,電池組採用磷酸鐵鋰刀片電池,NEDC續航里程418公里。
從差異化角度來講D1不管是從司機還是乘客都與普通的私家車有區別,更加針對了這兩個羣體的需求性,另外從司機的綜合使用成本角度來説比現在的乘用車更有競爭力。加之比亞迪的這款D1在續航和加速方面優於普通的新能源車型,新車對於現有的傳統車企網約車板塊衝擊是一定的。
早在2018年,程維説過:“開放賦能是會洪流聯盟核心價值觀。未來,滴滴堅決不造車,也不會謀求成為未來最大的汽車運營商。”如今又與比亞迪的合作打造的新車D1,不禁讓人覺得難以自圓其説。
中車網於業內人士瞭解到,滴滴並不參與整車製造,在付費模式上, D1也不按照整車付費,而是與比亞迪採用租賃形式,“問我D1多少錢,它沒有價格。按照公里付費,是汽車的一次產業升級,我們希望D1的誕生能夠推動汽車運營商,滴滴運營商,大家按照公里使用統一付費。”程維説道。
滴滴作為一家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這一模式正是基於滴滴與整車廠商的合作。受到前兩年的安全事故影響,原有市場一部分被湧出的競爭對手侵佔瓜分,程維透露,兩年前,滴滴聯合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相互賦能汽車運營商平台,共同推進出行行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發展。定製網約車的創想也因此萌生。
5年100萬目標,滴滴能否完成?
公開日上程維説道:“過去滴滴致力於優化軟件,未來十年將會同步優化軟件和硬件,快速迭代。我們預測,到2025年,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過100萬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5年100萬輛的設想,不難看出對於新車D1,滴滴抱有很高的期待。
從市場總量方面分析。據調查,目前我國正規出租車約500萬輛,全國不含正規出租車的網約車約800-1000萬輛,這其中包含快車及專車。專車市場大約佔了其中10%,而專車主要集中在省會及以上城市。
D1對應的市場總量在800-1000萬輛的範圍區間。五年之內達到100萬輛,目標是合理的,但最終要以投放市場後的反饋為準。影響因素包含滴滴是否會在D1進行持續投入,以及其他家網約車品牌是否推出替代產品等。分析師張曉亮對中車網表述。
從行業和技術發展角度出發。分析師張翔對中車網説:“對於比亞迪來説,滴滴網約車需求量大,進而可以帶動銷量,增加其自身市場份額;對滴滴而言,最重要的是用户量增長,近兩年網約車市場出現了很多新玩家,如曹操出行、高德打車等,滴滴需要新的戰略維護現有位置。這次的合作是很好的互補,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預計是雙贏的結局。”
網約車是跟現代汽車的智能網聯技術相結合的。滴滴相關人士向中車網透露:“自動駕駛是高度標準化的,D1可能是標準化的一個方面,在數據的收集上可能也有標準化的一些便利。”同時,分析師張翔猜測,未來,D1可能變成無人駕駛的網約車,如此會導致網約車用户成倍增加,致使私家車保養量減少。張翔分析在未來趨勢下100萬的目標並不是噱頭。
今年以來,在滴滴之外,自動駕駛市場上不僅有百度在北京面向乘客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谷歌、Uber、騰訊、華為、美團等企業也先後拿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或成立相關業務公司。D1及定製網約車可能是成為一個新的合作模式,但其能否為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爭奪更多主動權,仍然有待觀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