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支架出貨量全球第四,中信博何以在擁擠賽道勝出?

撰文丨黃依婷

編輯丨馬詩晴

提到光伏支架,你或許很難將它和“科技”一詞聯繫起來。一個鋼鐵做的架子,有什麼科創性可言?

殊不知,在萬物“智能化”的時代,加上算法和配套軟件,光伏支架也能變“智能”。它讓光伏板像向日葵一樣,始終對着太陽光照最強烈的方向。這種能夠自動調整方向的支架,有個很形象的名字——跟蹤支架。

中信博是國內跟蹤支架龍頭廠商,其出貨量已位列全球第四。最近兩年,受降補貼、限規模的“531新政”影響,中國光伏業增速放緩。然而,中信博增長勢頭卻十分強勁:2019年,公司營收22.7億,兩年複合增長率20%;淨利潤1.6億,較兩年前翻了將近3倍。

光伏支架是個十分“擁擠”的賽道,這裏的企業多達上千家,如價格戰、一窩蜂擴產而後產能過剩這類“戲碼”時不時出現。那麼,這門生意,真的好做嗎?中信博脱穎而出背後,究竟有何“秘訣”?

跟蹤支架迎來發展“春天”

光伏支架分為兩種,一為固定支架,二為跟蹤支架。一句話概括兩者的差別,就在於能否自動“追逐”太陽。固定支架安裝後,需根據季節和光照人工調整方向,而跟蹤支架則不用。

很顯然,性能的差異,決定了前者成本低而後者成本高的事實。在前些年廠商瘋狂做大規模以掙補貼的行業主旋律下,初始採購成本才是擴規模拿補貼之“命脈”, 光伏運維環節往往被忽略。因此,低成本的固定支架普及,而價高的跟蹤支架被冷落。

隨着補貼退去,技術成行業發展關鍵詞。跟蹤支架的“春天”,方才真正來臨。

歐洲老牌光伏強國在經歷了補貼驟減甚至取消的陣痛期後,完成了電力市場改革,成本大幅降低,令市場迎來“大規模成長期”;以中國為首的光伏大國,正經歷補貼退坡、技術導向的“平價上網過渡期”,廠商為如何降成本絞盡腦汁;以墨西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則受益於全球光伏業價格下降、技術提升,發展勢頭如火如荼。

在沒有補貼的“光伏後時代”,如何降成本?

從價格來看,多晶硅片價格已跌到0.9-1.1元/片之間,逼近0.8元成本極限,引得很多企業減產或退出;逆變器價格則經歷腰斬,“砍斷”無數企業後路;固定支架價格亦連年下降,廠商僅處於微利狀態。可以説,產業鏈中各項組件的價格已沒有太多下降空間。

另一思路則是從提高光伏系統效率出發,例如提高組件性能、加強清洗維護、智能化運維等。跟蹤支架作為唯一可以大幅提高發電量的部件,在此時顯現了重要性。

以中信博跟蹤支架為例,由於具備隨時隨地追隨太陽的特性,“單軸跟蹤支架”可將發電量提高10%到30%,“雙軸跟蹤支架”更是能增加40%的發電量。由此,儘管安裝成本較固定支架提高了7%~10%,但均攤到每瓦上,其度電成本更低,有效縮減了投資回收期。

此外,跟蹤支架“運行不穩定”的痛點,亦隨着技術提升而逐漸被解決。中信博2.0版本的太陽能跟蹤方案採用雙系統冗餘備份模式,一旦主系統出現故障,備用系統迅速啓動,15秒內自動切換,繼續保障系統運營,真正做到了“永不停機”。

跟蹤支架出貨量全球第四,中信博何以在擁擠賽道勝出?

從長遠來看,跟蹤支架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將抵消設備安裝和運維的增量成本,最終實現更大投資收益。因此,跟蹤支架這幾年正為越來越多投資者接納。

在全球,跟蹤支架普及率正在上升。2017年,全球跟蹤支架佔地面光伏電站的比例為16%。根據GTM Research預測,至2023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42%。

美國是全球跟蹤支架第一大市場,當前其大型地面站跟蹤系統比例已超過60%。巴菲特就曾耗資20億美元收購了加州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此電站全部應用了光伏跟蹤系統。

我國跟蹤支架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6年,我國所有光伏項目中安裝跟蹤支架的佔比僅為1.2%,至2019年其普及率已有16%。在“光伏領跑者計劃”引導下,跟蹤支架作為提高系統收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還將不斷推廣。

低端市場崛起的王者

將目光從全球聚焦至中國市場,我們發現,光伏支架賽道異常“擁擠”

大量企業從鋼材廠“搖身一變”,轉而做光伏支架,尤其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固定支架。一時間,量產支架的企業達到上千家。大量企業在低端市場激烈廝殺,質量參差不齊,行業硝煙瀰漫。

相比之下,技術含量較高的追蹤支架市場,競爭程度則小很多。跟蹤支架是高度定製化產品,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地形、位置計算最優控制方案。這對產品穩定性、企業項目經驗要求極高。因此,業主對供應商審核極為嚴格,會對其資質、產品品質、信用情況、項目經驗等各方面層層把關。

這種高度定製化的合作模式下,能夠量產性能優異的跟蹤器支架,且還具備豐富項目經驗的廠商並不多。雖然整個行業看似產能過剩、競爭激烈,但聚焦到高端市場,跟蹤支架常常屬於供不應求狀態。

例如,清源股份(603628)在最新年報中披露,將加強跟蹤支架產品研發力度,並持續擴產,力求形成GW級的跟蹤支架產能;聚晟科技(835829)披露,公司將積極應對光伏跟蹤系統蓬勃發展的需求,不斷開發與拓展新產品。龍頭企業中信博產品則更是“緊俏”,連續三年,公司產能利用率高於100%,飽和的產能令其不得不放棄部分訂單。

回顧中信博發展史,我們發現,中信博也是從固定支架做起的。是什麼讓它擺脱了低端市場價格戰,一躍成為國內跟蹤支架之王呢?

2012年,中信博以固定支架生產商的身份進入市場。與其他廠商不同在於,它很早就不甘於僅做固定支架。抱着對跟蹤支架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它在生產固定支架之餘,大力研發投入跟蹤支架技術。2012-2014年,公司積累了多個跟蹤式光伏組件、雙軸跟蹤裝置等專利。

2015年,中信博跟蹤支架終於厚積薄發,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很快,公司憑優質產品獲得Intertek、美國UL、TÜV南德、歐盟CE等多個國際權威機構資質認證,並在日本、美國、印度等多地建立子公司,為產品暢銷全球建立通道。

這期間,由於將產品重心放在跟蹤支架上,公司業績亦發生較大轉變:2018年起,中信博跟蹤支架營收超越傳統固定支架,成第一大業務。至2019年,公司跟蹤支架營收11.7億,毛利3.0億,帶動整體營收和淨利潤進入增長快車道。

跟蹤支架出貨量全球第四,中信博何以在擁擠賽道勝出?

2019年,中信博在跟蹤支架基礎上,推出更高階的光伏建築一體化產品——BIPV。它與建築物同時設計、施工與安裝,不僅能在減少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的基礎上,實現建築物遮風擋雨等傳統功能,還能發揮光伏發電作用,提高系統壽命。推出第一年,BIPV實現200萬營收。大幅提高光伏投資收益,BIPV有望迎來業績快速成長期。

中信博的“聰明”之處,不僅在其先明洞見了行業發展,及時調轉航向,還體現在其靈活的銷售策略上。

跟蹤支架剛量產不久,為了打開全球市場,中信博採用了規模優先策略。其陣地則選在了快速發展,又較容易進入的印度地區。事後證明,這一選擇十分正確。2015至2017年,公司連續三年蟬聯印度市場支架供貨量第一。

印度市場開拓成功,為公司奠定了競爭優勢,讓其有能力承接其他地區更高毛利率的優質項目。2018年起,中信博又陸續開拓了澳大利亞、越南、墨西哥等毛利率較高的新興市場,並承接了我國多個“光伏領跑者項目”,帶動整體毛利率從2017年的17%上升至2019年的24%。

強者恆強的邏輯正在中信博身上印證。2016至2018年,中信博市佔率從6.3%提升到8.6%。要想持續在全球市場中脱穎而出,中信博還需突破當前產能瓶頸。公司擬籌資5億元用於擴建光伏支架生產基地,建成後,中信博將新增2.8GW產能,有利支撐其開拓全球市場。

光伏支架這個看似簡單的行業,想要玩好並不簡單。審視龍頭企業中信博,我們發現了其“不簡單”的秘密:行業主題從“補貼”轉為“技術”,中信博亦率先從“不智能”的固定支架轉為“智能”跟蹤支架,儘早擺脱了低端價格戰。有了先進產品,中信博又快速搶佔全球市場,佔盡先發優勢。這個“聰明”的企業,有望成全球光伏支架之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3 字。

轉載請註明: 跟蹤支架出貨量全球第四,中信博何以在擁擠賽道勝出? - 楠木軒